第111章

帝驾离开益州城, 先后经广元、汉中、金州、郧阳,再渡过汉江、丹江进入峡县地界, 兜兜转转走了一万多里路后,终于又回到了京师地界,距离京城只剩下四百多里,最多再有五六日的路程。

帝驾出发时乃阳春三月,此时却已是腊八寒冬。

峡县的官驿建得还算宽敞,但冬日烧的都是火炕与炭,并无宫里或京城勋贵人家所用的地龙。

吃过晚饭,兴武帝留下一双儿女,坐在炭盆前一边烤手一边道:“其实离开郧阳后,继续往东就出山了, 再从南阳那边绕回京城一路都是坦途,朕偏偏要带着你们走这边的山路,知道为何吗?”

庆阳坐在炭盆另一侧, 学父皇那样伸手烤火, 闻言看向二哥。

纵使这一路二哥的对答都没怎么让父皇满意过, 可每次二哥回答时依然信心满满,那么庆阳作为妹妹,就不该抢在二哥前面开口。

秦炳不假思索地道:“越是山区的县城越穷,越穷才越需要看看知县们有没有好好当他们的父母官。”

还有一点, 父皇故意要用行路的艰辛磨砺他们, 自然哪条路难走就走哪条了。

兴武帝扬了扬嘴角,九个月的南巡都没让老二的脑袋里多装点东西,这何尝不是一种本事?

他看向小女儿。

庆阳道:“二哥说的是一层,再有,从峡县这边回京, 会先后经过伏牛山、熊耳山,此二山乃是京城西南方的天然屏障,父皇是想我与二哥熟悉这一带的山路地形,万一将来有战事,我们也好根据山势排兵布阵。”

从京城到长安的那条路北巡时父皇已经带他们走过了,这次南巡算是让她与二哥将京城四周的地形都亲自查看了一遍。

兴武帝没有夸小女儿,只斜了老二一眼。

秦炳并不因为答错了而羞愧,反而挺激动的,站起来道:“那我好好看看这边的舆图去!”

兴武帝没拦着,等外面的脚步声消失了,他才朝小女儿叹道:“你二哥,以后最多也就当个冲锋陷阵的猛将了,成不了帅才。”

庆阳笑道:“将帅各有所长,二哥能做猛将也很厉害了。”

窗外一阵寒风刮过,呼啸声听着都叫人冷,兴武帝取下女儿挂在旁边的大氅,亲手替女儿披好并带上兜帽,道:“走吧,父皇送你回去。”

庆阳:“就在旁边的厢房,父皇早点休息吧。”

兴武帝坚持要送女儿,庆阳便也取下父皇的大氅,笑着替父皇披好。

父女俩前后走了出去,冷风迎面吹来,兴武帝熟练地挡在女儿身前。

没走几步就到了小公主下榻的厢房,兴武帝看过堂屋的炭盆,进了女儿的卧房,先摸摸已经铺好的被褥底下,确定足够暖和,再瞅着书桌上备好的笔墨纸砚问:“这么冷的天,你还要写东西?”

若非女儿提前吩咐了,解玉、拂柳岂敢擅作主张。

庆阳:“……习惯了,最多写半个时辰,父皇放心吧。”

兴武帝不放心,走到书桌旁,发现这边摆了不少书,有两卷班固的《地理志》,有两卷郦道元的《水经注》,还有五本被女儿题了字的稿本,以《南巡》为名,分成了《山篇》、《水篇》、《官篇》、《民篇》以及《物产篇》。

兴武帝愣住了。

庆阳直接将父皇往外推:“还有最后几百里路没写呢,等我写完再请父皇赐教。”

兴武帝满眼感慨:“麟儿都会著书了,父皇这点学问可不够格再给你赐教。”

庆阳:“胡乱记些我的南巡见闻罢了,算不得著书,父皇再调侃我,我不给你看了。”

话音落下,小公主已经将父皇推出了堂屋,嘱咐父皇早点睡,庆阳笑着从里面关了门。

兴武帝扬声道:“半个时辰后朕会出来检查,你这边的灯若还亮着,朕叫你母妃来管你。”

庆阳才不信父皇会舍得把母妃从暖呼呼的被窝里赶出来,最多让何元敬跑一趟罢了。

.

腊月十三上午,离京近一年的兴武帝终于回了京。

太子率领文武百官来城外接驾,终于回家了,兴武帝的心情还是挺好的,只是才走出车厢,才站在车辕上,兴武帝就察觉了太子神色的异样,躲躲闪闪的,却也不似担心被他斥责。

兴武帝再去看太子身后,这一看,就见弟弟雍王居然也不敢直视他了,然而短暂的对视后,那挨了一刀也不会喊痛的弟弟居然红了眼圈。

兴武帝心里一突,飞快扫过低着脑袋回避他的严锡正、杨执敏、吕瓒等人,看向小辈们那边,秦梁、傅魁、薛言正这几个都在,唯独少了邓坤、邓泰,少了这对儿绝不会无故不来接驾的兄弟。

兴武帝退后一步,扶着车身垂眸许久,才仰首问:“说吧,定国公何时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