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3页)

当然,他也是见过国子监的两位官员后才考虑更多的,如果让女儿全权负责此事,相信女儿亦能思虑周全。

所以说再英明神武的帝王也需要贤臣辅佐,光靠一个人,哪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

兴武帝笑着跟女儿说了他的应对之策,庆阳思索之后,又提出了一些自己的防备之法,父女俩兴致上来竟然讨论了快一个时辰,快把国子监该做的事都给做完了。

.

二月十五,国子监按照皇上的吩咐,先给御书房送了五十套崭新崭新又精美贵气的《南巡游记》。

单看这套书过于贵气了,一看就是用于大家族珍藏传承的,但只要把国子监印刻的其他经史子集拿出来,就会发现凡是国子监出书都是一样精美华贵典雅的装版与名贵的宣纸用料。

国子监祭酒带着小吏们鱼贯而入抬书进来时,兴武帝正在与两位丞相议事,让何元敬负责验收,君臣继续忙,等二相要告退了,兴武帝才指着摆得整整齐齐的五十套《南巡游记》道:“本来朕要派人给你们赐书的,既然你们在,就把赐你们的两套带走吧。”

一套八册,国子监出的,这么一套造价便得三两银子,放到官坊售卖至少十两,所以兴武帝的“赐”乃是名符其实的一份恩宠。

二相立即谢恩,分别抱了一套书走了。

回到中书省,小官们不敢擅自询问二相得了什么好东西,待二相进了公房,外间当差的侍郎等人就敢问了,问答声便传到了坐在里面的太子秦弘耳中。

秦弘笑了。

妹妹谦虚,没有提前跟他们炫耀她要出书的事,父皇也没有提,但翰林院那边早有夸赞妹妹的言论传了出来,大姐听说后还特意进宫询问他此事来着,好奇妹妹写了什么。秦弘不知道,只叫大姐耐心等着,书印好了父皇定会分别赐他们一套。

稍顷,回答完问题的两位丞相抱着书进了他们与太子共用的公房。

严锡正向太子解释了皇上为何单单先赏了他们二人书。

秦弘理解,先去洗了一次手,再提议借严锡正的书看看,毕竟是妹妹所作,秦弘还是很期待一观的。

严锡正当然肯借了。

秦弘随手拿了摆在最上面的《山篇》上册,看得正津津有味,御书房来人传皇上的口谕了,请太子殿下过去。

秦弘知道父皇要给他赐书了,将手里的书还给严锡正,笑着出了门。

严锡正端坐不动,只目送太子出门,帘子落下后,他脑海里还残留着太子为小公主愉悦的笑脸。

严锡正只觉得五味杂陈。

心狠手辣罔顾手足之情的太子会让他们这些大臣也畏惧胆寒,可仁成太子这样,连潜藏的危机都看不到,这也不是明君之相啊。这是太子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受宠而不争的宠妃丽妃与同样敬重他的小公主,不然只需要丽妃或小公主稍稍出力,储君之位就该落到三殿下头上了。

太子若有魄力,或是丽妃、小公主流露出半分祸心,严锡正定会像第一次劝谏皇上那般刚正谏言,既劝谏皇上也提醒太子,奈何太子实在是太让他失望了,无论是魄力还是身体。

秦弘可不知道背后左相看他的眼神,来到御书房不久,就发现妹妹、二弟、三弟、王叔、秦梁乃至大姐都被父皇叫来了,离得远的应该是提前收到的父皇口谕,才会与他们四兄妹前后脚抵达御书房。

兴武帝让小女儿站到自己身边,指着那些书道:“麟儿写的南巡游记,咱们老秦家第一个文曲星,你们一人拿一套,回去好好读读。”

何元敬负责取书、分书,先发给太子与雍王,再是大公主、敬王、咸王以及世子秦梁。

八卷书不算轻也不算重,几人都得双手抱着。

秦仁为妹妹高兴啊,深深地吸了一大口书卷香。

雍王调侃小侄女:“都写得什么啊,这么多本?”

庆阳笑道:“路上见到的山山水水,晚上无所事事,便趁着有所感悟把白日的见闻都记了下来。”

秦炳:“岂止晚上啊,白天我看你在马车里也经常在写东西,真不嫌马车颠簸眼睛疼。”

秦弘便叮嘱妹妹还是要爱惜身体,不要太累了。

永康跟着关心了两句妹妹,秦梁则表示了他对小公主的钦佩。

赐完书兴武帝就叫几人走了,庆阳也心满意足地领了一套属于她的成书,这可比她随便收拢的手稿精致。

永康与雍王父子都要出宫,庆阳、秦仁在的时候雍王不好泼冷水,这会儿只剩三人了,雍王才嘀咕道:“听说皇上还要官坊卖麟儿的书,哎,咱们自家人肯定都夸麟儿是文曲星,万一外面的百姓不领情,没人买,皇上与麟儿岂不是都要没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