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3页)
这下子,秦炳比媳妇更想看书了,拿起一本一页一页地检查起来。
咸王府,秦仁与严真真并肩靠着一块儿看的,因为看书的速度不一样,秦仁先看的《山篇》,严真真先看的《物产篇》,看着看着严真真就饿了,想吃小公主在书里提到的一样吃食。
秦仁看着脸颊比怀孕前丰盈许多了的王妃,迟疑问:“……真想吃,还是只是随口说说?”
严真真也有些尴尬:“真想吃的话,你会不会笑话我太能吃了?”
秦仁:“那不会,想吃我就让厨房给你少做点,解解馋。”
严真真高兴地亲了他一口。
王府的厨子手艺高着呢,很快就按照王爷对着书口述的做法做好了一盘糖酥饼,酥酥脆脆又甜又香。
严真真想到小公主的书里还记载了那么多地方的好吃的,憧憬道:“有机会我们也去各地游玩吧,这些地方菜还是得当地人做出来的最正宗。”
秦仁:“本来这次你我也可以跟着去的,是父皇不答应。”
严真真:“当然不能答应你,父皇他们是去做正事的,你不帮忙还打算带着我四处玩,那成什么样子了?”
秦仁瞅瞅她的肚子,庆幸道:“幸亏没去成,不然你路上怀了,车马颠簸伤着怎么办?”
严真真嗔了他一眼。
重元宫,秦弘白日已经利用在中书省的空闲读完了三篇,回来后抓紧时间读完了放在最后的民篇。
看到妹妹结束的那几段话,秦弘竟然红了眼眶,既为邓冲的病逝遗憾,又为妹妹的壮志激昂而自愧不如。
吕温容见他神色有异,放下手里的《山篇》凑过来,默默看完,吕温容想到了今日同样得到赐书的邓坤兄弟,猜测道:“他们二人看到这段,定会为皇上与妹妹对定国公的缅怀、赞词感激涕零。”
邓冲注定会随着齐国的国史名传千古了,但本朝百姓未必都有机会听说定国公的功勋,国史藏于宫廷,小公主的游记才会在民间传阅,那么小公主的这段话便是替邓冲扬名了,不知要惹多少功臣们羡慕邓冲。
秦弘:“……就怕以他们兄弟的性子,根本不会翻看这种游记。”
邓冲是个大粗人,邓坤邓泰兄弟俩也是在民间长到十几岁才进京做了国公府的公子,野性丝毫不输邓冲。
吕温容笑笑,下床收好书,熄了灯,重新躺进丈夫的怀里:“不早了,睡吧。”
秦弘嗯了声,提醒道:“明日早朝,我起得早,你记得把这套游记交给铮哥儿,让他有空的时候多读读。”
吕温容:“先给他两本,我还要看呢。”
.
每逢朝会日,需要上朝的大臣们都得寅时就起来了,卫国公张玠起得尤其早。
来到前院,见唯一在京任职的小儿子已经在门外等着了,张玠微微颔首,算是与儿子打了招呼,父子俩就分别骑到了马上。
并肩走了一段路,张玠低声问:“昨晚看到何时?”
父子俩的书是皇上派人直接送到府里的,昨日傍晚张玠回府时,妻子都已经看过一遍了,对小公主赞不绝口。
张肃:“……子时。”
实则是彻夜通读,有时候读着读着小公主的模样与举动便出现在了面前,譬如福州海边的清晨她弯着腰认真寻找藏在沙下海蟹的样子,譬如日出时她被朝霞笼罩在一片金色光晕中的身影。
张玠:“公主名望越高,你越要谨言慎行,不可因为你给公主惹麻烦。”
张肃心中浮躁的情丝迅速被理智按了下去。
他明白父亲话里的深意,小公主入朝已经担负了一份危机,出书后她的名望将如海面的日出耀眼夺目,可小公主的光芒盛了,必然会压过他人的光芒,于是便有了新的危机,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在宫门外下马,父子俩沿着长长的宫道朝乾元殿前殿行去。
父子俩次次都是来得最早的那一批,却不一定是最早的两个,像今日,居然有十几位文武重臣都与他们前后脚站定了,且有几位文臣格外热情,主动凑过来向张肃询问小公主游记中提到的几桩趣谈。
张肃回应得极其简练,诸如“是”、“嗯”等等。
稍顷,太子与小公主并肩从东宫的方向过来了,大臣们热情一转,直接去恭维小公主。
才是二月中旬,卯时前的宫里宫外都是一片漆黑,乾元殿这边也只是多了几盏灯而已。
张肃一动不动地站在武官排位居中靠前的位置,目光落在众臣间小公主模糊不清的面容上。
他自幼年便陪在两位殿下身边,早在小公主殿试夺魁前他已先于众人瞻仰了小公主身上日益明灿的光辉。
即便他有幸成为她的驸马,张肃也自知他这一生都难以与公主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