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2/2页)
一个时辰的朝会,兴武帝夸自家麟儿公主就夸了两三刻钟。
大齐打赢了,此战之后边关至少可得二十年的安稳太平,身为太子的秦弘也很高兴,为大齐高兴,为父皇高兴,为妹妹与二弟高兴。
可他不是圣人,察觉到父皇再高兴也没有看他一眼,目光却多次扫过旁边的三弟,秦弘的心头就被一层层苦涩淹没了。
自从妹妹与二弟离京,不,自从去年父皇南巡回来,秦弘就感受到了父皇对他的变化。
秦弘有自知之明,在崇文阁读书时他还能凭借甲等的文武课考评得到父皇的认可,在他入朝当差后,父皇不再看重他的考评了,而是希望他能做个合他心意的储君,希望他拿出一个太子应有的魄力去处理政务、应对臣子。
可秦弘做不到,他总是担心哪里做的不好会让父皇失望、嫌弃、生气,越是担心他就越想让严锡正这些功臣们做决定,而不是他来拿主意,这样他就不会犯错了,不会直面父皇的严厉与训斥。
父皇有时候严厉,有时候会单独提点他,在他第一次发作头疾后,父皇连严厉的一面都少有了,交待他差事时会提点得更多,语气也更加鼓励。
南巡结束,因为他答应给王叔分战马的事父皇狠狠训了他与王叔一顿,秦弘惭愧得无地自容,但他并不怨怪父皇,只怪自己让父皇失望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父皇再也没有单独安排过他差事,再也没有单独提点过他,官员们有什么政见分歧父皇再也没有询问过他的意思,包括这次北伐,父皇虽然叫他过去商议了,父皇看他的眼神却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妹妹出书,铮哥儿曾怨怪妹妹“抢”了他的贤名,曾担心父皇可能会改立三弟为太子,秦弘相信三弟与妹妹没有要与他争抢的心,可这半年多父皇对他的态度,父子之间几乎无话可说的疏离与陌生,让秦弘隐隐觉得,父皇大概真有改立储君的心了。
秦弘低着头,看着大殿上铺着的光可鉴人的金砖。
父皇刚立他为太子的时候,秦弘只高兴了一阵,高兴这事终于有了结果,高兴姐姐终于不用再牵肠挂肚了,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担心,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个储君,担心他会惹父皇失望,担心父皇走后他撑不起这副重担,既辜负了父皇的信任也辜负了天下百姓。
与这个压得他几乎喘不上气的储君之位相比,秦弘更羡慕只用学习如何带兵打仗的二弟,更羡慕无忧无虑整日笑呵呵的三弟,羡慕明明可以什么都不用学却能什么都学得极好且在官场上游刃有余的妹妹。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要废他这个太子,秦弘会配合父皇,只要父皇开口,他绝不会留恋,选二弟也好,选三弟也罢,他都不怨不恨。
龙椅之上,兴武帝终于在强颜欢笑的长子低下头时,朝长子瞥了一眼。
.
庆阳率领的主力军十月中旬才返回蓟州,她要犒赏将士们,要抚恤阵亡将士们的家人,要等二哥、邓坤率领的两路奇兵回来,同时还要在等待的期间趁机安抚饱受东胡袭边之苦的边关百姓们,即便全都忙完了,大军返回京城也要再走一个月。
兴武帝知道,女儿可能要腊月初才能回京了。
女儿已经立了战功扬了威名,何时回来都行,兴武帝并不着急,因为在女儿回来之前,他也有他要做的事。
十一月初,在京城的百姓们对这场胜利的兴奋讨论暂时告一段落后,宫里,这日朝会一开始,兴武帝坐都没坐龙椅,先将御史台参户部郎中方济贪污的奏折与证据甩到吏部尚书杨执敏的脚下,厉声道:“杨执敏,这种无才无德的贪官,你是怎么给朕选出来的!”
杨执敏全身一颤,捡起脚边凌乱的奏折与证据文书飞快看过,立即出列跪到了大殿中间,羞愧道:“臣识人不清,错把奸臣当成了能臣,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兴武帝便要贬杨执敏的职。
严锡正最先替杨执敏求情,就在戴纶等文官也准备开口时,秦弘白着脸跪到了杨执敏身边,俯身叩首道:“父皇,是儿臣收了方济的贿赂,再逼迫杨执敏举荐方济的,父皇要罚,就罚儿臣吧。”
同样跪伏的杨执敏歪过头,看到了太子泪流满面的脸。
杨执敏闭上了眼睛,这一日,终于还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