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夫妻俩默默地抱了好一会儿, 才由吕温容重新打破这份久违的平和,靠着丈夫的肩头问:“立太子废太子都是国事, 你要请辞,父皇会同意吗?”
秦弘一手揽着妻子,一手握着妻子的手,沉默片刻,他才看着门前冬日才用起来的绸面棉帘道:“会同意的,父皇已然知晓我非储君之才。”
当初父皇册立他为太子,不是因为他的才华贤德有多出众,而是因为他是皇家的嫡长子,是满朝文武早就公认的储君人选。
十几年了,秦弘察觉过无数次父皇对他的失望, 明面上的或是未曾说出来的,那么英明如父皇,又岂会看不出他担不起大齐储君的重任?
但父皇只有他们三个皇子, 他有他的不足, 二弟三弟也各有各的问题, 三兄弟合起来都不如父皇以及他身边的那些开国功臣们,就像三个矮子,父皇哪个都看不上,却又必须选一个做太子。在妹妹入朝之前, 他大概一直都是父皇眼中个子最高的那个矮子, 所以父皇还愿意继续在他身上费心,当妹妹接连表现出治国安邦的大才,耀眼如夜空中让繁星黯淡无光的皎皎满月,父皇又哪里还能忍受他的软弱无能?
秦弘想,如果麟儿不是妹妹, 而是他们的四弟,父皇肯定早就改立太子了。
不过麟儿是妹妹也没关系,有她辅佐,三弟也能做好大齐未来的皇帝。
秦弘相信他继续做太子的话,妹妹也会用同样的忠诚辅佐他这个异母的大哥,但这样事情会变得复杂很多,不提外戚臣子,单单大姐就容不得他重用妹妹比大姐多,大姐来找他闹,他会头疼,大姐改去跟妹妹争,既会给妹妹添乱也会寒了妹妹的心,所以让妹妹辅佐三弟是最合适的,没有人敢欺压新帝的嫡亲妹妹,也没有人能逼迫三弟委屈妹妹,这点上三弟比他更坚定。
他能预见的,父皇必然先于他预见到了,且想得比他更长远。
这一年父皇的冷落疏离便是给他的提示,今日父皇严惩方济却没有深究他们姐弟的罪状便是给他一个请辞的台阶,如果他贪恋太子之位故作糊涂逆着父皇行事,如果他先寒了父皇的心,父皇也将不会再对他与大姐心软,因为方济只是贿赂大姐的第一个官员,父皇有心彻查的话,问他问杨执敏,都能问出另外几个。
秦弘做不好储君,是因为他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又被亲情掣肘,但他的心从来都如明镜一样,国事家事他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得清却断不了,如今他要放弃太子之位了,可以一口气把那些繁杂的政务、父皇的期许、江山的压力都抛开,只琢磨请辞这一件事,秦弘便能明白父皇的种种苦心。
这几个月他头疼发作盼着父皇来看看他却怎么盼也盼不到一个人在夜里默默流泪时,父皇应该也是难过的,所以才会在他日益消瘦时,父皇也添了更多的皱纹和白发,所以今日他与大姐在大殿上跪地认罪颜面尽损时,父皇的哽咽与失望也都是真的,但凡他能做好这个太子,父皇都不用承受手心手背必须选出一面去割肉的痛苦。
脸上突然多了轻柔的碰触,秦弘回神,对上了妻子怜惜的双眼。
他笑笑,接过妻子手里的帕子,自己擦了不知何时又落下来的泪。
吕温容并不觉得这样的丈夫软弱,她宁可他哭出来,也不想他一个人憋在心里。
放下帕子,秦弘长长地呼了口气,笑着贴上妻子的额头:“请辞的事有我,只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要辛苦你了。”
在大臣们那边,他早就没什么太子的威仪了,无论是他一次次让杨执敏配合大姐的时候,还是监国期间他为了王叔讨要的战马请严锡正去吩咐兵部尚书又一次次因为国事发作头疾的时候,所以他已经做好了迎接被废之后必将承受的闲言碎语的准备,温容却不一样,她是成国公府的贵女,她嫁给他之前之后都没有任何可诟病之处,她只是受了他的连累。
吕温容抱着丈夫的腰,与他交心道:“没什么辛苦之说,如果不是父皇提携,我们吕家不会有如今的富贵,如果没有你,我也只是一个听起来身份高贵其实生在乡野的普通民女罢了,能够生在父皇开国之初,能得到这样一番造化,我心满意足,不求其他。”
秦弘亲亲她的额头:“你不觉得苦便好,等出宫了,可以的话,我也陪你去看看远近的山山水水。”
三弟的清闲日子,亦是他羡慕向往的。
吕温容喜欢这样的畅想,但她还是要提醒丈夫一件事:“你我想要的日子,未必是铮哥儿想要的。”
丈夫放弃的不单单是他的太子之位,更是铮哥儿曾经触手可及的帝位江山,就像当初丈夫也是君臣们心中不二的太子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