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皇太女大婚, 兴武帝与丽妃这对儿父母只是操心了下女儿到底有没有开窍,耗费心力最多的其实是礼部的官员。
早在年前兴武帝选好皇太女的婚期时, 拄着拐杖当差的礼部尚书谢训文就召集下面的官员们一起集思广益了,议的是皇太女的大婚该如何操办。
皇帝娶后、太子娶妃、王爷娶妃、公主出嫁,这四种婚仪礼部官员们不用翻阅典籍都能说出婚程的每一步来,但大齐朝出了个史无前例的皇太女,皇太女该如何将太女驸马“迎娶”进宫,没有成例可参的他们是真的毫无头绪!
民间百姓家招赘婿,通常会让赘婿改成妻族姓氏,再提前安排女儿去外祖父家中居住,大婚当天赘婿会从妻家出发,像儿子迎亲一样将新娘子从外面接回来。但民间爹娘看轻招赘的女儿, 兴武帝可不会,更不可能让皇太女搬出皇宫等着驸马去把人接回来,简直荒唐。
绝不能按照招赘的婚程办。
完全按照太子大婚的婚程办, 让皇太女在宫里等着, 由礼部官员将张肃从卫国公府接到宫里?
那张肃是骑马啊, 还是坐花轿?
张肃要是长得矮些礼部官员真敢这么想,可张肃身高八尺三,站着比花轿该高,这么大人塞进去, 围观的宾客百姓定会笑掉大牙, 届时不光张肃、张家成了笑柄,皇太女与皇家的面子也不好看……花轿绝对不行!
最终,谢训文做了主,仿着储君迎亲的婚程来,皇太女这边不变, 戴储君旒冕,太女驸马那边只改两处,不用花轿改成骑马,不戴红盖头只戴凤冠,再让尚宝局将凤冠打造成更适合驸马,不用那么华丽明艳,合了龙凤呈祥的吉意便可。
商量好了,谢训文拄着拐杖去御书房求见兴武帝了,一边吹着凛凛的北风一边后悔自己为何没有早点辞官,早辞官了就不用操这么多心了,可是想到自己操办了史上第一位皇太女的册立大典,马上又要操办史上第一位皇太女的婚典,谢训文又隐隐地自得起来。
他只是一个礼部尚书,既没有辅佐兴武帝开国,在兴武帝治国期间也没能立多大的功,后人们读大齐开国前后这三十多年的青史时,看到的是兴武帝以及严锡正、邓冲为首的文武开国功臣们,就连聂鏊这个后来启用的御史大夫都比他有名,他谢训文大概只会在立皇太女一事上被史官多添几笔。
这么一想,谢训文该感激皇太女给了他青史留名的机会!
兴武帝对谢训文的提议很满意。
谢训文走后,兴武帝再把女儿叫过来商议此事,主要是确认女儿对张肃戴凤冠的看法。
庆阳没什么看法,只有一处不解:“龙凤麒麟这些瑞兽都有雄雌之分,为何古人今人提及帝后都会以龙凤分别代之?”
都说皇帝是真龙天子,就没人想到龙也有雄龙雌龙之分吗?
因此做了皇太女后,庆阳没想过要给自己的冠袍改为凤形凤纹,以前的皇帝们都用龙,那她也可以用龙,百姓习惯了以龙为尊,她就做一个“母龙”化身的皇帝。张肃戴凤冠就凤冠吧,母龙公凤,也挺配的,至于为什么不是母龙公龙为什么凤凰就要低龙一等,庆阳无意去较这个真。
兴武帝:“……”
兴武帝也不想较这个真,他做皇帝他就是公龙,女儿做储君女儿就是母龙,反正父女俩都是龙!
.
四月初五确实是个好日子,阳光明媚又不至于多晒,几乎京城郊外所有得闲的百姓都涌进了京城,一直从卫国公府的大门外排到了皇城的朱雀门附近,比之前兴武帝凯旋、皇太女以及大将军们凯旋时围得还摩肩接踵,幸好兴武帝与礼部早有预料,提前出动了御前军去戒严开道!
更有富家子弟各地商旅提前几日甚至一两个月赶过来,就为了亲眼目睹这场史无前例的皇太女大婚。
卫国公府,国公夫人徐氏激动得几乎一夜没睡,她以为她醒得更早了,没想到宵禁刚刚结束两三刻钟,门房那边就派人来传话了,说自家门前这条巷子已经被附近赶来的百姓围了个水泄不通。
徐氏:“……”
吉时在黄昏,儿子要傍晚才“出阁”,百姓们真不怕等啊!
洗漱完毕,徐氏跑去看儿子“梳妆”了,整场婚典完全由礼部操持,徐氏与丈夫根本不用操心什么,就连儿子的婚服与梳头打扮也被宫里包揽了。
徐氏兴冲冲赶来儿子的院子,就见两个儿媳妇与大孙女都在这边了,皇恩浩荡,特许外放为官的老大、老二一家回京观礼了。
因为有宫里的公公嬷嬷在,徐氏娘几个兴奋又恭敬地排成两排站到了内室一侧。
张肃:“……”
他低垂着眼,至于母亲嫂子侄女以及外面的宾客百姓们会不会笑他,张肃并不在意,他盼这一日盼了太久,想到今晚就能得偿所愿,别说礼部只是让他戴凤冠,让他蒙盖头坐花轿他都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