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2/2页)

贵太妃嫌弃地扫了儿子一眼,众人皆笑。

过了一会儿,庆阳才看向秦梁,问:“最近你可去皇陵探望过王叔?”

秦梁起身,恭声回道:“四月底才去过一次,臣瞧着,父王最近胃口好多了,自己开辟了两亩地亲自耕种,忙完了就去巡山,虽不如在京城养尊处优,却心平气和,父王还托臣给皇上带话,叫皇上安心处理国事,不必挂念他。”

沉默许久的邓氏终于擦擦眼角,轻声哽咽道:“自先帝病重,王爷就常常跟我回忆他与先帝少时的布衣日子,那时候王爷嫌种地苦,总想偷懒,偷懒了就要挨先帝的揍,如今先帝不在了,没人揍王爷了,王爷倒是老老实实种地去了。”

甭管她是真情还是假意,这话都把太后的眼泪招了下来。

秦梁的妻子连忙去劝婆母,秦梁也低声斥责母亲:“好好的您提这些旧事做何?”

邓氏吓得跪了下去,求皇上宽恕。

庆阳叹道:“婶母免礼,不光王叔怀念先帝,朕也常常想起幼时在父皇膝下承欢的日子。”

宫里本就不会设宴,说完这句,庆阳直接带着张肃辞别母后与贵太妃,先回乾元殿去了。

帝后一走,秦弘等人也只好告辞。

贵太妃去屋里安慰太后了,永康几家沿着熟悉的宫道往宫外走。

邓氏一直在哭,哭自己碎嘴坏了皇上的好心情,永康、秦炳懒得理他,秦弘、秦仁一左一右地哄着,直到将邓氏送上马车。

目送雍王府的马车先走,永康才瞪了两个弟弟一眼:“她越夸王叔重情,越显得你我姐弟薄情,亏你们还上赶着去陪她做戏。”

秦弘动了动嘴唇,还是没有跟大姐分辨,因为他说什么都不会让大姐信服。

秦仁替大哥开口道:“王叔与父皇的情意掺不得假,如今王叔在外为父皇守陵,我们做子侄的若冷落了王婶,传出去叫官员百姓如何议论我们?”

永康:“行,那你们就继续哄着那边。”

她转身上了自家的马车,傅羲朝两位舅舅眨眨眼睛跟了上去,十四岁的傅铭则与父亲傅魁一起骑马跟车。

大姐走了,秦弘三兄弟也带着妻儿分别上了自家的马车。

乾元殿,庆阳对张肃道:“王叔待父皇一片赤忱,我们做子侄的也不能慢待了他,这样,月底你叫上大哥二哥三哥傅魁随秦梁一同去皇陵探望王叔,能劝他回来最好,劝不回来,你们跟着在王叔的地里帮帮忙。”

有些东西三位皇兄看不出来,张肃能。

转眼就到了月底。

秦梁事先并没有收到皇上的旨意,骑马出了京城才发现等在路边的男后与三位王爷、大驸马,以及停在一侧的两辆马车。

秦梁大惊,赶过去再下马朝张肃行大礼:“臣拜见殿下。”

男后过于稀奇,像邓坤偶尔会故意唤声“皇后殿下”微讽,大臣们私底下见到张肃都简称“殿下”。

等张肃免了他的礼,秦梁再朝三位王爷拱手行礼。

秦炳高坐马背,哼道:“行了,自家人做什么这么客套,赶紧上马,我们都等了快半个时辰了。”

说着,他也斜了张肃一眼,不明白张肃为何要那么早就叫他们过来,明明该让秦梁来等他们的。

张肃不需要跟秦炳解释。

人齐了,六匹快马带着两辆满载皇上赏赐的马车朝皇陵的方向疾驰而去。

皇陵。

在雍王决意守陵后,庆阳挑了一块儿地方单独给王叔盖了一座小院,雍王开的两亩地就在小院旁边。

车夫拉着马车停在了小院外,张肃等人看到地里劳作的身影,便直接来了这边。

雍王一身布衣,挽起两条袖子露出麦黄结实的小臂,抬头望过来时,他的脸也比年初晒黑了一层,乍一看就像一个寻常的健壮农夫。

“你们来做什么?”雍王没好气地问。

秦炳笑道:“想王叔了啊,王叔还准备在这边住多久?王婶想你都想瘦了。”

雍王指指一眼就能望到的皇陵,冷眼瞪侄子道:“在这里我不打你,明年回京了你再敢没大没小,你等着瞧。”

言外之意,他还是要守满一年。

张肃等人也就不用再劝了,纷纷下地帮忙干活,再陪着雍王巡了大半天皇陵一带的山,黄昏时才离开。

回宫后,张肃对庆阳道:“王叔确实是独来独往,除了秦梁,不曾与任何人联系。”

守陵宫人、侍卫中都有皇上的眼线,雍王若有异动,瞒不过这些眼线。

庆阳闻言,看向窗外。

王叔为父皇守陵赚了一片美名,那么王叔若有什么谋算,只能靠秦梁成事了。

或者说,王叔跑去守陵,本身就是秦梁的谋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