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全文完(第2/2页)

庆阳笑道:“朕第一次记住你的名字,还是朕五岁那年,敬王邀了几个勋贵子弟到宫里玩,其中有个叫李孚远的小胖子,跟敬王抱怨他有个比他爹还要严格的大哥,连他早上起迟了都要管,还不许他随意打骂下人。”

李行远:“……”

五岁,皇上居然还记得五岁时的事!

那除了这些相当于夸了他的小事,三弟有没有在贵人们面前说过他真正的坏话?

看着李行远泛红的耳垂,庆阳继续道:“记住你的名字后,后来几年父皇考校你们的武艺,朕都有注意你,知道你曾两次与邓坤打过平手,偶尔落败也是无意与他争锋,待你外放,每次你在边军立功,朕也都记在心里。”

父皇一直都很注重对武将新秀的栽培,庆阳同样关注此事,在勋贵子弟中,李行远的武艺或许不是最出众的,但他是少数几个能独自带兵出征的主将人选之一,像邓坤邓泰兄弟,再能打,庆阳都不会让他们单独统率一场战役。

李行远一边感念先帝的栽培与新帝的赏识,一边自谦了几句。

庆阳:“北伐东胡时,为了诱耶律崇中计,朕与雍王曾经故作争执不和之态,当雍王对朕大放厥词,十几位指挥使中,你是最先拔剑呵斥雍王的,当时朕只是公主,你便敢为了朕与雍王作对,如今朕贵为天子,朕相信你对朕的忠心会更胜从前。”

李行远抬头,红着眼眶地仰视帝王道:“承蒙皇上不弃,臣将誓死效忠皇上,此生绝无二心!”

庆阳笑笑,让他退下了。

其实她还有几个适合御前军统领一职的武将人选,但论资历名望,李行远是最适合的,也将最感恩于她。

北营与御前军武官变动的同时,庆阳下旨处斩雍王一家以及邓坤邓泰的三族族人。

当年袁兆熊造反也是诛三族,庆阳不会因为谋反的是王叔便手下留情,此案她只给已经过世的开国功臣邓冲留了一份恩典,没有迁怒于他,譬如将邓冲的陵墓从父皇的皇陵旁边迁走。

此外,庆阳还下旨让文武百官与皇室宗亲都去刑场观刑了。

庆阳没去看,但她知道大姐夫妻、三对儿兄嫂以及孩子们都在秦梁、邓坤等人受刑的那一刻低了头,像傅羲、盈儿等小辈只要避开了那血腥一幕便不会受多大影响,只有铮哥儿,据说当晚梦靥连连,九岁大的孩子还尿了一次床。

随着主犯们的人头落地,这桩谋反案彻底了结了,庆阳接着给立功的皇亲与官员们赐了赏。

庆阳知道大姐喜欢银子,但秦梁拿出来的那五十万两银票充了国库,庆阳便改了当年父皇惩罚大姐的旨意,将大姐的爵禄恢复了一年五千两白银,同时赐了外甥女傅羲郡主的爵位,等傅羲及笄后还会赏赐她一座郡主府。

永康对此非常满意,妹妹真直接赏她五十万两,反倒弄得她真的多贪财一样!

.

一桩谋反大案尘埃落定,二月十三,又该开朝会了。

寅时天还黑着,习惯早起的庆阳自然而然地在张肃怀里醒来了,几乎她才动,张肃跟着醒来,帝后一个仰首一个往下看,对视的瞬间,两人都笑了。

张肃得去乾元殿外等着随大臣们一起入朝,为皇上穿好龙袍便提前走了,等他来到前殿外面,站在这里的只有寥寥十几位官员而已。

张肃的官职不是武官当中最高的,但他贵为皇后,与秦炳并肩排在了武官之首,左侧文官之首依然是秦弘、秦仁,一边两个,刚好对应。

离卯时还有一刻钟,文武百官陆续到齐了,因为距离目睹秦梁等人受刑才过去没两日,今日的大殿前格外安静,静到徐徐的风声都清晰可闻。

卯时一到,守在大殿正门外的禁卫缓缓地推开了殿门。

张肃与三位王爷分别领着文武两队官员脚步整齐地登上长长的石阶,鱼贯踏进铺满光可鉴人的金砖的大殿。

解玉已经站在了龙椅一侧,见百官都站定了,随着皇上的身影跨出御道,解玉扬声道:“跪!”

百官撩起衣摆,训练有素般屈膝俯身,跪迎他们的帝王。

待听见新帝那声明显比先帝轻柔却一样平稳有力的“免礼”,百官再同时起身,本能地抬头朝龙椅望去。

年仅二十岁的天庆帝穿了一套墨色金边的龙袍,头戴十二旒冠,面容如玉,灼灼令人不敢直视。

而庆阳高坐于龙椅之上,面带微笑地俯视着满朝文武。

登基已满一年,庆阳早习惯了这一幕。

于天庆帝而言,这也只是她长达五十多年的帝王生涯中再寻常不过的一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