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4/5页)

“嗯……”

谢妍微微阖上眼睛,仿佛在回忆什么。

“施小楠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家里除了父母,还有一对龙凤胎弟妹妹。”

“由于她是年长的姐姐,父母对待她总是严苛一些,从小就教导她要爱护弟弟妹妹。”

谢妍眼睫颤动,千阳没有出声打断她。

“她学习成绩不好,早早就辍学打工每个月给家里寄钱,养活弟弟妹妹上学。那时她十七岁,创作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施小楠并不是一个文学天赋很高的人,被出版社拒绝、修改过很多次,才得以发售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结果可想而知,这本书销量极其惨淡,并未给她经济上提供多大的帮助,她的家庭也并不支持她继续写作。”

【我看过她的第一部作品,挺无聊的。】

【对,明明写的言情小说,字里行间总是对人性、对爱情的批判,看起来十分割裂。】

【我几乎看过她所有的作品,早期真的毫无灵气可言,看得让人想睡觉,后期不知道有了什么机遇?文笔和笔风变得轻松起来,比较符合当时读者喜欢的言情风,施小楠才慢慢有了名气。】

【可能那时候她就开始抄袭了?】

谢妍接着说:“可是,施小楠写作并不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她只是单纯地喜欢写作,希望有人能够看到她的作品……”

“即使没有为她带来任何收益,她也没有放弃过,闲暇之余都喜欢窝在出租屋里写作。”

【可能她当时并不寄希望于小说赚钱?】

【谢妍姐姐,人都是会变的。】

【就像在娱乐圈,一些演员的初心只是演好戏,可是在这个大染缸里待得越久,心态越是容易失衡。】

【更何况,早期施小楠过得很窘迫,经济压力很大。】

“和施小楠早早出身社|会不同,她的两个弟弟妹妹成绩很好,因此很受父母的喜爱,除了妹妹和她关系亲近一些,其他人都把她当作家里的累赘,甚至不愿意在外人面前提起他们家还有一个孩子。”

提起这些事情时,谢妍娓娓道来,仿佛是自己曾经的经历,深深刻在了自己脑海里,没有经过任何思考。

“那一阶段的施小楠,故事里的主人公全都是孤儿,对应了她自己当时的心境。可是,即便如此,她作品里的每一个人主角,即使带着审视、批判的眼神看待这个社|会,依旧在奋力地活下去。”

“我研读过她的初期、中期、后期所有的作品,前中期的作品她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平凡、不幸却又坚韧的女孩子,即使生活过得很痛苦,她每一天依然过得很满足。”

“可是……完全没有一个过渡期,她的作品毫无征兆地发生了变化,从一个底色悲观却坚韧的人,变成了一个乐观、自信对世界充满幻想的人。”

得益于谢妍对角色的钻研和强大的共情能力,她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字背后创作者的灵魂。

在进行创作时,文字大多能够反映出创作者的思想,尤其是施小楠原本就将作品当成了宣泄情绪的出口。

千阳沉默地听着,之所以她不在网上了解施小楠的消息,而是一定要听谢妍亲自描述她的经历,就是谢妍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了解施小楠的人,她的感受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反应施小楠的真实心境,更加能够找到她至今怨气不散逗留人世的原因。

【……我从来没有想过从施小楠作品的角度分析她的心境。】

【说起来,的确有些奇怪,短时间内无论是思想还是人格底色、文风都不可能发生改变。】

【那时候她就在抄袭别人的作品了?】

【没有,根据司法鉴定,她抄袭的作品只有离世前的最后一部。】

【这一点确实有些奇怪,后期文风改变之后,她的作品才逐渐受到了大众喜爱。】

【代笔吗?】

【怎么可能,施小楠那时候穷得叮当响,怎么可能请得起代笔。】

谢妍皱起眉头,“我试图复原她文风大变时期经历的事情,经过了多方打听,发现她当时依旧只是一个小职员,没有升职、没有加薪、没有谈恋爱,和父母、弟弟的关系依旧不好,父母依旧认为她的写作|爱好只是不务正业……我不明白,没有发生任何事情,她的作品为什么突然像变了一个创作者似的?”

“我甚至……甚至怀疑后期那些作品是否真的出自她手。”

“早期她的作品总是在传达一个观点,不要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成长,依附于他人的金丝雀是再也飞不起来的宠物。可是,后期她的作品全部在迎合灰姑娘遇见白马王子的读者喜好,处于那个阶段的施小楠,并不是将作品当成一种美好生活的幻想,写出这样的作品并不能让她开心,她……大抵也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