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巡河。
珉王说父皇像头大狮子时,璐王都震惊了。
谁知珉王在日复一日的辅导功课中与亲爹混熟了,说话四六不着调的,皇帝也逐渐被他磨平了脾气,竟能忍受他拿禽兽比拟自己。
资质一般的孩子占大多数,皇帝从不因此生气,譬如对璐王,除了举荐刘平安那次,他几乎没发过脾气,可李泊言是另一种情况,他刻意表现得呆呆傻傻,以为自己会放过他,殊不知人越投入精力去做一件事,就越不愿意半途而废。
他就不信了,他能治理一个国家,还治不了一个态度不端的逆子?
念及此,他将正在太后身边撒赖的珉王拎起来,拎到他哥身边站着去。
口中训斥:“站好站直,像什么样子。”
太后忍不住道:“难得一家人好好说说话,怎么又教训起孩子来?”
“母后,儿只说一句。”
皇帝这一句话,说了一刻多钟。
上个月,黄河在豫州境内的两个州县决口,淤塞运河河道一百多里,河道官员紧急堵塞,堵而复决,决而再堵。
朝中几位阁老部堂为此吵得不可开交,徐谟分管工部,与工部两位侍郎主张直接放弃故道,开新河道分流。
王阁老和户部的曾尚书坚决反对,首先是不菲的预算会给朝廷造成巨大压力,到时又要向百姓增加杂税和摊派,这是其一;一旦放弃故道,决口两岸会变成一片泽国,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再改道新河,弃受灾百姓于不顾,容易造成民变,这是其二。
可让他们拿出办法,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因此朝中大部分官员是赞成徐阁老的看法,支持改道新河的,王阁老便又举荐有治河经验的右佥都御史沈廷鹤,赴豫州勘察河道。
皇帝对他们说这些,是要璐王和珉王对治河之策各抒己见。也无需临场发挥,给一个月的时间,各自回去查阅典籍、文献、地方志,也可以咨询了解河工的官员,随他们用什么方法,写一份奏疏递上来即可。
……
博兼堂内,平安听说了这件事,心情特别复杂。
大师祖要去巡察河道!
作为陈琰的老师,《奸臣录》中有过一笔记载,沈廷鹤轻装简行访查河道的时候,遭到流民哄抢,跌下马车,脏腑受到了损害,没有及时医治,虽依然坚持完成了巡察工作,却在回京的路上陷入昏迷,不久就去世了。
平安本以为打乱了时间线,一切都会发生改变,谁料大师祖还是摊上了这个差事。
其实这个意外很容易避免,但大师祖出门独来独往不带扈从的习惯是年轻时就养成的,一时之间很难改变。
该怎么给大师祖多安排一些护卫呢?
“平安,平安?”珉王伸手在他眼前晃晃:“发什么呆啊?”
平安这才回过神来,问他:“殿下打算怎么写?”
珉王一脸机智:“工部上了那么多道奏疏,随便找几份回来抄抄,应该不难。”
“那也太没个性了。”平安道。
“怎么才算有个性,那是河工啊,我刚刚问了陈师傅,他说爱莫能助,”珉王道,“我又去内阁问了王师傅,他连自己提出的主张都拿不出主意来,还能去问谁去?”
“你刚刚说,沈佥院要去巡视河道?”平安问。
“是啊。”
平安犹豫了片刻,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什么突然掉书袋……”珉王笑着笑着,一脸震惊:“你是说咱们跟着一起去?”
平安点点头。
“那也……太好玩了吧!”珉王这辈子出宫的次数,用两只手都数得过来,上次去街上闲逛半日,回来激动了半宿,如果能离开京城去豫州的话,他肯定会彻夜难眠!
……
“你说什么?”皇帝错愕地问。
“儿想出宫,跟沈佥院去豫州视察河道。”珉王神采奕奕地说。
皇帝上下打量他一圈:“视察河道可是苦差事,官员们都不愿去满是泥水的堤坝上待着,你去做什么?”
“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儿从小长在宫里,养尊处优……”
他卡壳了,低头看一眼手心,接着道:“钟鸣鼎食,就想出去走一走,看看民生百态,人间疾苦。”
皇帝端详他片刻,直接掰开他的左手,颇为嫌弃地说:“就这两句话,还要打小抄吗?”
珉王心虚地笑笑,把手藏在身后。
“可从未有过皇子巡河的先例。”皇帝道。
“我们都商量好了,不以皇子的身份外出,就扮成沈佥院身边的小吏。”珉王道。
“你们商量好了,你们跟谁商量好了?”皇帝气道。
珉王见一计不成,展开第二计:“父皇!我的老爹爹,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