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总有人承担一切…………(第2/3页)

平安见锦衣卫对他礼遇有加,暗暗松一口气,来的路上他还担心,以锦衣卫的霸道劲儿,要是把人得罪死了,不肯帮他烧玻璃,那该怎么办,哄人开心的事他可不常做。

最初认识的那个老校尉从外面进来,是来给他送煤的。

“军爷,我要的酒呢。”匠人道。

“临出门时你婆娘交代了,不许给你喝酒,否则后果自负。”老校尉道。

“你听她的……咋不带她来?”匠人道。

老校尉只哼了一声,没理他,对平安解释道:“他叫卢三江,是颜山卢氏的族人,年轻时被召进京城料器厂做工,学了一手烧料器的技艺,后来在上工的时候喝酒引燃了半间工房,就被开革遣返回乡了。

“此人性子古怪,又懒又孤僻,凭着点小聪明和独门绝技,偶尔烧制一两件花瓶摆设,卖给往来的商贩,以此为生,真不知他婆娘怎么看上他的。”

卢三江为皇家做工,待遇十分优厚,必定受族人亲戚眼热,可想而知这家伙被开革不用,遣返回乡时,又遭受了多少冷眼,变得古怪也很正常。

当然,烧玻璃的时候喝酒,也是他罪有应得,不去坐牢都算他运气好了。

平安心里盘算着,将此人安置好后,就把他妻子也请过来看着他,免得再闯祸。

片刻,中年人将目光转移到平安身上:“这就是你们说的那个孩子?”

“嗯,啊。”老校尉含含糊糊地应着。

“作孽啊。孩子,你放心,伯伯一定帮你还原出你爹娘的定情之物。”匠人道。

平安:???

“他什么意思?”他问老校尉。

“这个……那个……”老校尉支支吾吾良久,才对平安说了实话。

此人脾气古怪,不肯跟他们进京,缇帅又不许他们威逼绑架,这可难坏了一干霸道著称的锦衣卫,不过十三爷也很机智,他编了一个故事。

“十年前,有一个贫穷的书生,爱上了书院山长的女儿,他们相识相知,暗生情愫,在书院里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书生学成提亲之时,才得知女子已经许了人家,悲痛交加,相思成疾,险些病死。”

平安想,这是致敬《梁祝》。

“女子听到这个消息,不惜违抗父母之命,连夜私奔嫁给了穷书生。”

He版《梁祝》。

“穷书生太穷,又迟迟未能中举,女子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全部当掉,为他开了个小酒馆,二人当垆卖酒,以为生计,家境逐渐殷实起来,婆母却嫌儿媳迟迟无所出,设计将她休弃回家。”

窝囊版《凤求凰》。

“二人分别之后,女子的父母将她另指他人,却意外发现腹中有孕,但继任的丈夫瞒下了这个事实,将孩子视如己出,一家三口在一次游园时,偶然遇到了前夫,前夫见他们夫妻恩爱,阖家幸福,悲痛万分,回家后写了一首悲伤的情诗。”

狗血版《钗头凤》。

“写罢诗作之后,书生弃文从武,北上从军,决意战死沙场。情诗传到女子家中,本就意难平的女子因此积郁成疾,一病不起,在命丧之前将真相告诉了儿子,并将他们的定情之物莲花琉璃灯盏交给儿子,让他去寻找生父。”

找爸爸版《宝莲灯》。

平安想:找他大爷啊……

“谁知当年科场失意的穷书生早已更名改姓,因悍勇无比,足智多谋,一路高升成为某军指挥使,孩子喊着他曾经的旧名找上门,却当着他的面打碎了琉璃灯盏,并声称想要父子相认,除非破盏能圆。”

平安:孩子挺有骨气的,就是过程听着有点耳熟……

十三太保就是用这个奇葩狗血漏洞百出的故事将老卢骗进京城的。

此时卢三江又将整个故事听了一遍,依然津津有味,对平安道:“指挥使大人此次接我进京,就是为了复原那套琉璃灯盏,听说它晶莹剔透,似冰非冰,这世上只怕没有几人能够烧制了,孩子啊,你爹对你用心良苦啊!”

平安闻言差点跳起来:“他不是我爹!”

“我懂,你挂念你娘,不愿认爹,伯伯都懂。”卢三江道。

“你懂什么呀!”平安翻他一个大白眼:“我爹娘另有其人,你说的那个小孩不是我。”

卢三江只是笑笑:“这不重要,咱们什么时候开始?”

平安还什么都没有准备,让他开一个清单,将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写下来。

顿了顿,又问老校尉:“缇帅有没有说如何安置此人?”

老校尉道:“他说是您要找的人,您看着安置。”

平安想,最好是安排在工部管辖的料器厂,那里有现成的窑和工房,还有工匠居住的工棚,可是料器厂都荒废多年了,想要重新启用,怕是要经过层层审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