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一个五品小官的儿子。……

皇帝心里暗道,平安这打岔的本事是真得好好学学,一句话便将话题引到与自己无关的地方去,他倒坐在一旁心安理得的吃起点心来。

众人们果然开始讨论什么绿色更衬肤色,有人说是松绿,有人说是艾绿,还有人说艾绿更应景,因为五日后就是端午节。

谁知这话一出,殿内又冷场了。

时人以五月为恶月,端午前后为最恶,一切活动都围绕“辟邪”进行,尤其在北方民间,更有“五月生子,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的说法,因此在民间,五月出生的孩子不过生日,太后也是如此,这是人尽皆知的。

果然,太后意兴阑珊地叹了句:“民间以五月为恶,哀家自幼不过生辰,若非皇上有孝心,倒是不想这样铺张。”

皇帝在心里默默叹气,大喜的日子提什么端午,明摆着找不痛快,足见后宫太和睦也不尽是好事,正如平安所说,情商总不用是会倒退的。

他只好替自己的妃嫔补救道:“母后何必听信民间传言,五月出生的人多了,出将入相者有之,贤达兼善者有之,与生辰并无关系。”

言罢看向李泊言,让他也讲两句。

珉王:???

这个没提前背啊……

他灵机一动,指着平安道:“是啊祖母,平安也是五月出生,这不活得好好的?”

平安:???

皇帝用警告的目光看向儿子,就知道这小子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人家才不到十岁,什么叫“活得好好的”,你但凡不是个皇子都要被人家爹娘撵着打。

太后看向平安,笑问:“平安也是五月出生?”

“是,后日就是臣的生辰。”平安道。

“平时在家里也过生辰吗?”

“会过的。”平安道:“娘娘有所不知,如今民间都盼着五月生子呢,您猜是为什么?”

太后倒是很会接茬:“哀家猜不到。”

平安的眼睛亮晶晶的:“因为人们从没听说过五月出生的人给家里带来什么灾殃,却听说有人当了太后,还有比这更吉利的事吗?所以在老百姓心中,五月早就不是恶月了,应当是吉月才对。”

珉王一个劲的点头,表示“平安说得都对”。

太后果然被逗笑了,她活到这个岁数,又是皇帝的生母,虽然年轻时位卑言轻吃了不少苦,可她的儿子登基数栽,事母至孝,耳边阿谀奉承之词也都听腻了,可平安才只有九岁,他能说谎吗?瞧他那双漂亮的大眼睛,不用说话都显得很真诚。

“得是什么样的爹娘,才能生出这般灵气的孩子。”太后道。

皇帝又了称赞平安他爹几句,沈廷鹤与陈琰办事得力,在当地选拔了一批极富经验的河工出身的底层官员,奏请朝廷破格任用,不到半年时间,黄河已回归故道,清淤工作也已经完成大半,漕运也基本得到恢复,又打算修建几处蓄洪水水库,想必今年八月之前就能回京了。

沈廷鹤和陈琰毕竟不是河道官员,巡按御史的任期只有一年,每年八月回京述职,只要与地方河政交接得当,就能从中抽身。

平安听说老爹立了大功,而且今年就能回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太后闻言,又命午后内外命妇进宫拜寿之时,叫平安娘进殿来说说话,她是真的好奇,这么可爱的孩子,娘亲会是什么样子?

宫眷们再次看向平安,太后还是头一次主动召见一个五品官员的妻子,这是何等的殊荣,自此这位林宜人在官眷圈子里必定受人敬重,一般人是等闲不敢招惹了。

甜水胡同,刚刚登上马车准备进宫拜寿的林宜人,大热天冷不防打了个喷嚏,满头钗树叮当作响。

“大奶奶不舒服吗?”九环问。

“这心里突然有点紧张。”林月白道。

“不是说只随大流远远地拜一下吗?”九环问。

“是啊,紧张什么。”林月白松一口气,令车夫出发。

至此,平安身上的话题才算结束,璐王殿下带着一家十几口子人进殿拜寿,空挡的大殿霎时变得热闹起来。璐王和王妃献给太后的寿礼,是一件精致的缂丝对襟大袖,缂织了梵文《心经》,细密的金丝在晨光的照耀下泛着微光,一丝一缕都是璐王妃亲手制作,日夜赶工,历经数月之久才得以完成。

太后眼角含笑:“难为你们有这番孝心,哀家定会好好珍藏。”

言罢,命宫人将寿礼收起来。

皇帝也趁此吉庆之日宣布,册封璐王长子李宪为世子,着钦天监择日举行册封仪式。

本朝亲王的长子并非生来就是世子,必须由皇帝下旨册封,方能成为法定继承人承袭爵位,而世子一经选定,除非皇帝下旨废除,即便是亲王本人也没有资格换,同理,璐王一旦登基做了皇帝,李宪便是储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