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珉王生出一丝不祥的预……(第2/3页)
“………”
“到底是谁在跟我们对着干,为什么处处不顺?”璐王烦躁地吐出一口浊气,提醒道:“不论如何,不许伤李泊言性命。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才叫百口莫辩。”
“是。”高泰道。
……
赶上一个休沐,陈琰需要加班,平安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特意起了个大早,把自己收拾妥帖,拽上一身男孩儿打扮的阿蛮,跟着老爹一起出门。
“你俩干什么去?”陈琰问。
“难得休沐,服侍您上衙啊。”平安一脸理所当然。
“二师祖那边不用去了?”陈琰问。
“二师祖今天不在家,昨天派人来知会了,让我下午去吏部衙门找他。”平安道。
陈琰听他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地明明白白,也正好有话要问他,便允许两人上车。
“大爷和安哥儿上车,我来驾车。”阿蛮道。
她今年十四岁,这两年猛窜个子,像根抽条拔节儿的小竹子,束着发,穿着短布衫,比阿祥还像个小厮书童。
陈琰倒挺惊讶,阿蛮什么时候学的驾车?
“去年爹在豫州的时候,九环姐姐教的。”平安道:“也教我来着,我娘说驾车属于六艺,又很实用。”
陈琰在马车中坐定,马车稳稳当当地拐出胡同,往东长安街走去。
陈琰打趣他说:“爹出门不到一年,你挺忙的?”
“嗯啊。”平安敷衍地应了一声。
“听说你在午门外卖跳棋,还跟昌平侯的长子起了争执?”
“是啊,”平安一脸人畜无害,“他先到跳棋店挑衅我,还在宫禁中追着要打我。”
陈琰皱眉问道:“然后呢?”
“然后他一直在家里养伤,再没见过。”平安道。
“………”
陈琰又道:“沈太医前日见到我,说你把他九岁的闺女偷出去送进了太医院,还开了张药方子让我给你治治病。”
平安很认真地说:“我觉得他是误诊。”
陈琰轻“哼”一声:“哦,你祖母还说漏了嘴,说你祖父也是被你送进工部的,你这么大能耐啊?”
平安低着脑袋装鹌鹑。
“你娘又为什么隔三差五往宫里跑?”陈琰问。
平安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样庆幸家里有钱,买得起靠近皇城的房子,因为还没等他接话,他们已经到了。
平安跳下车就往兵部衙门里跑,门口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咧着嘴笑他,守门的兵卒也是他认识的,因此一路畅通无阻地跑进老钱的地盘。
只要他跑得够快,他爹就揍不着他。
老钱错愕地看着他:“你被狗撵呢?”
平安气喘吁吁地摇头,陈琰就进来了。
陈琰没打算在外面揍他——在家里也舍不得揍过,只是将他从老钱的签押房里拎出来,口头教育几句。
平安最怕老爹的紧箍咒了,嗡嗡嗡嗡念了小半个时辰,才让阿蛮研磨,正经开始办公。
平安揉揉发涨的太阳穴,用小炉子煮水,帮他泡上一杯热茶搁在手边。
晌午时分,下面的员外郎、主事们陆陆续续来汇报公务,一个比一个嗓门大,吵吵嚷嚷地,倒显得最年轻地陈琰格外沉稳持重,不动声色地听着,或准或否,或下达一两条命令。
平安还在想找什么借口去黄册库看看,陈琰就给了他一张条子,让他将岭南武职人员的档案调阅出来。
真是正中他的下怀,平安招呼阿蛮溜了出去。
武选司后面是一个戒备森严的院落,因为这里是武职黄册库,里面存放了整个大雍的军户档案,平安的舅舅一家也在其中。
平安拿着老爹写的条子顺利进入,让典吏将他需要的档案调阅出来,每一份都有编号,一份一份地签字画押,耽搁了点时间,回到老爹的签押房时,平安找了个空置的耳房,将自己需要的档案藏了进去。
“去了那么久?”陈琰有些担心地问:“有人为难你?”
“没有,”平安找借口道,“尿急,先去了趟茅厕。”
陈琰点点头,继续忙他的,平安趁乱溜去耳房,阿蛮已经席地而坐,开始查阅起晋州近两年的人事档案。
平安早上起得太早,困得睁不开眼,拖出一张条凳擦拭干净,想在上面躺一会儿,一不留神就睡着了。
“安哥儿,安哥儿!”
不知睡了多久,阿蛮把他推醒:“瞧我发现了什么?”
平安一个激灵爬起来。
阿蛮先拿出一份邸报:“这上面有一份去年七月份告捷的战报,以此为例,我方损失了军官十四人,兵丁八千人。”
平安揉揉惺忪的睡眼,接过来仔细地看。
阿蛮又道:“咱们大雍施行屯兵制,士兵之家既为军户,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兵丁损失八千人,就要补足八千人。但我查看了之后三个月晋州官兵的世袭记录,军官十四人皆有补足,但兵丁的世袭备案不到四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