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你有信心做一个好皇帝……(第2/3页)

谁知珉王说:“那是因为葡萄果肉的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滋生细菌,加速腐烂。”

众人面面相觑:什么军?

珉王还在跟大家掰扯什么是细菌,继而扩展到“洗手七步法”等预防细菌疾病的小常识。

淑妃先摸了摸这孩子有没有发烧,皇帝听他并不像胡言乱语,于是对吴公公说:“都记下来了吗?”

吴公公看一眼负责内起居注的太监:“记下来了。”

“送到太医院,让他们修改一番,制成《洁身正要》颁行各省。”

“是。”

珉王不干了!颁行天下啊,怎么也得给他一笔丰厚的润笔费吧!

“润笔费是吗?”皇帝反问:“要多少?”

珉王伸出一根手指:“至少这个数。”

“给他取一文钱。”皇帝对吴公公道。

珉王:??

哪有一国之君赏人钱财以“文”为单位的,他说得明明是一千两!

众人哄堂大笑,吴公公果真拿来一枚铜钱交给了珉王殿下。

珉王叹了口气,一脸“真抠啊,不像我”的嫌弃溢于言表,钱眼对着光看看,正打算收好谢恩,忽然发现铜钱背后有个祥云纹路,他“咦”了一声,反复地看。

这是一枚移范的铜钱,就是在铸造时出现差错,钱范移动,导致铜钱上出现了异常的纹路。

皇帝有酒了,醉眼看着他笑,吴公公解释道:“殿下,这是前日宝泉局送来的,铜钱背面出现了祥云图案,吕阁老说,这是陛下敬天法祖的回报,是大雍国泰民安的具象,乃上上大吉之兆。”

太后笑道:“大吉利是,让你母妃穿一根红绳给你带上。”

珉王将铜钱交给淑妃,笑呵呵地谢恩。

气氛一片欢愉。

皇帝不动声色道:“泊亭,陪朕出去走走。”

璐王道一声“遵旨”,起身默默跟在了后面。

此时刚至午后,秋日天高,皇帝说:“九月天,最宜登高望远。”

便带他去了皇城内最高的五凤楼,俯瞰京城盛景,爬到城楼顶上,璐王有些微喘,皇帝刚刚大病一场,反倒面不改色。

“平日里除了读书,也要多出去走一走,对身体有好处。”皇帝道。

“是,父皇。”

楼上风大,吴公公将一件披风披在皇帝身上,展目四望,长空一碧如洗,锦绣河山、巍巍宫城尽收眼底。

“看到了什么?”皇帝问。

“宫殿,街道,官衙。”璐王道。

“还有人。”皇帝道:“熙熙攘攘的行人,巡查城防的兵丁,形形色色的贩夫走卒,威风凛凛的达官贵人,他们各揣心事,各有盘算,他们的身份天差地别,都是一样的汲汲营营,忙忙碌碌。”

璐王额角开始流汗。

皇帝微哂:“别紧张,咱们这样的人家,为了得到权力做些不可告人的事,不稀奇。”

璐王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皇帝道:“你从七岁那年被送进宫里读书,远离父母,每天活得战战兢兢,直到父皇登基,父皇心里一直觉得有愧,所以你拉拢文官也好,积累名声也好,朕从未干预,毕竟朕不希望国朝未来的新君走朕的老路,初登大宝,没有内外班底,独自面对满朝强势的旧臣。

“但你亲近的都是些什么人?!你非但志大才疏,没有识人之明,还不懂得基本的用人之道——有些人像水,要顺应其势,因势利导;有些人像油,要热络亲近,但要加以约束;有些人,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你以君子待之,他以竭诚还你。

“这些道理,父皇不是没有教过你,你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去构陷郭恒?他手里捏着你什么把柄?”

璐王伏在地上,摇头啜泣。

“你是君,他是臣,他若有冒犯之处,你但可光明正大地弹劾他,可你不惜害人性命毁人前程,用这等见不得人的手段去对付一个臣子,知不知道你是什么身份,你是谁?!”

皇帝的声音在猎猎风中震耳欲聋,他在逼璐王道出实情,也是在给他最后一次回头的机会。

谁知他等了良久,只听见璐王瑟瑟缩缩地说:“郭尚书手中没有臣的把柄,是当年恩科会试之前,郭尚书有可能被选为主考,臣受人之托,举荐了几个官员子弟去拜访——臣知道他见过几个年轻后生,但臣举荐上门的人,郭尚书一概不见。这件事被郭尚书的门生周沂看在眼里,此人不甘寂寞,不想在翰林院继续熬资历,便自作主张构陷郭尚书,想开坊到臣府上做侍读……”

“他不甘寂寞?”皇帝沉声问。

“是。”璐王道。

“他自作主张?”

“是。”

“你一点问题也没有?”

“臣有罪!周沂此举虽非臣直接授意,但臣事后未能纠举,反而暗怀感激之心,将他召入王府做讲官,臣有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