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这么好的吃瓜机会(第2/3页)
清芷视线模糊,听力却还在,分明是个清亮的童音,迟疑地问:“你帮我?”
“姑娘,你可以信他,这一院子的锦衣卫都是他弄来的。”沈太医斜乜着平安咬牙道。
清芷脸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痛苦地点点头,脑袋不慎磕在床沿上,也不觉得疼,反而再次用力磕了好几下,发出“咚咚”地响声。
“去找些结实的布条!”
众人七手八脚忙作一团。
白氏抓住清芷的肩膀往后一扭,只留了一个力气较大的丫鬟,将其他人撵了出去。
几人来到院子里,房门里传来清芷撕心裂肺地叫喊和床单撕碎的裂帛声,声声令人揪心。
沈太医还借机教育小辈:“看到吸食合浦融的后果了吗?所以常对你们说,酒色财气不要沾,声色场地更不能踏足。”
白氏的大弟子打趣道:“师父放心,我从来不去。”
“废话,你是女的。”
弟子和伙计们笑成一片,又被清芷的叫嚷声打断,众人听得一阵心悸,低下头各自去忙了。
平安环视四下,锦衣卫和大理寺的官差站了一院子,真是安全感十足。
沈太医可不这么认为,拧着他的脑袋将他转了半个圈,直接拎出门去——院子里站不下这么多人!
清儿和阿蛮一路小跑跟在后头。
“沈伯伯,我明天散学后再来帮忙。”平安道。
沈太医:“大可不必。”
“您别跟我客气,是我小师兄给您和伯母添麻烦了。”平安道。
沈太医心想:十个凌瑞也不如你麻烦。
平安扒着车厢窗户:“沈伯伯明天见,清儿妹妹再见,帮我跟伯母说我先回家啦,帮我跟小师兄说明天再来看他……”
马车碾过一地月光,消失在胡同口处。
……
次日早朝之后,乾清宫中,皇帝听着锦衣卫的奏报,眉头紧锁。
璐王府地下有地宫?
“这消息是如何获得的?”皇帝问。
“是璐王府的小王子无意间发现的,已经告诉了不下七八个人。”罗纶道。
皇帝竟不知该气还是该笑。
“这个小老四经常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倒也未必可信。”皇帝道:“去搜一搜吧。”
罗纶道:“……是。”
罗纶只感到遭遇了上任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他不会蠢到在这种事情上向陛下讨圣旨。
除非璐王犯下大罪,且公然昭示于天下,否则即便是亲爹,也没有无缘无故下旨抄查亲王宅邸的道理。
但锦衣卫监察百官勋贵,自然也包括亲王,临时受派遣调查亲王动向的事情时有发生。
可线报的位置是西三所,璐王的后宫所在,住得是侧妃、郡主、年纪尚小的王子,该如何进去搜查?
即便是本朝权势最大的锦衣卫,飞扬跋扈,逍遥法外,也不敢不经旨意搜查王府。
尽管璐王已经失宠多时了,依然有不少卫道士坚持着无嫡立长的原则,他要是敢这么做,弹劾的奏章非把他埋起来不可。
他离开乾清宫,正打算回北镇抚司,在午门碰到了正要上学陈平安。
“罗大人,正打算谢谢您,我小师兄现在安全了。”平安从袖子里掏出一张草纸:“昨天让您帮忙找的人……”
“清晨接到线报,已经有消息了。”罗纶道。
“真的?!”平安惊讶道。
锦衣卫分布在京城各处的线人,那些车、船、店、脚、牙,倡优皂吏、乞丐帮闲,集体出动转悠了一夜,凌晨时分就把人找到了,果然是个姓赵的茶商。
“不信,随我去看。”罗纶道。
平安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吃瓜机会,当即点头:“好啊!”
罗纶支使手下去博兼堂帮平安告个假,直接带他上了北镇抚司的马车。
马车停在一个杂乱破败的小四合院,一脚踢开大门,数名校尉将里外把守起来。
两个衣衫破烂的孩子本在挑水,见到有官兵闯入,吓得水桶翻倒,瑟缩着躲到了水瓮后面。
官兵们四处抓人,拎到院子里蹲着,发现只有几个小乞丐蜗居其中,还自称自己是丐帮弟子。
须臾间,一个三十岁上下蓬头垢面的青年人被找到。
“赵明远,大兴县人,妻子是宴月楼的从良名妓清芷姑娘?”锦衣卫校尉问。
“是!是!”赵明远激动道:“各位官爷,我妻子何在?”
“她已经获救了,正在医馆就医呢。”
赵明远听闻这个消息,原地蹲下抹起了眼泪,从低声啜泣到呜咽大哭。
绣春刀出鞘,架在那年纪最大的小乞丐的脖子上:“说,谁支使你们绑架?”
小乞丐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谁的钱财?”
“看不清,天太黑了,只塞给我们一锭银子和一个住处,让我们把这家的男人抓了。”小乞丐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