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当官跟当姐儿其实没多……(第2/3页)
艺妓们似乎有些焦虑,她们无依无靠,手无缚鸡之力,偏偏拥有出众的美貌。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即便脱了籍,出去讨生计,也难保不被人惦记,再次堕入地狱。
红菱不耐烦道:“诶呀,瞻前顾后的干什么?先脱籍再说,最不济像我一样嫁个七老八十的商人,熬死了还能分点家产……”
“……”
红菱又道:“难不成你们真以为宴月楼的日子好过?让你们端着名妓的范儿,卖艺不卖身,是为了让人追着捧着,心甘情愿地为你们一掷千金。
“再过五年、十年,你们老了,不值钱了,楼里进了新的姑娘,有人赎身从良还好,若是黑窑子、黑堂子肯花大价钱,还得叉开腿去卖铺,一天六七个,那才叫人间地狱。他们读书人不是有句话吗?‘世间万物俱增价,老去文章不值钱’,这当官儿跟当姐儿其实没多大区别。”
正在喝茶的徐奉銮险些呛着。
“红姐,说话注意分寸,徐奉銮在呢,还有小孩子。”有人提醒红菱。
红菱干咳一声,稍稍收敛几分,又对她们说:“姐姐我话有点糙啊,只是想明白告诉你们,别觉得自己过得是官家少爷小姐的日子,现在的锦衣玉食都是有代价的。脱了乐籍,再苦再累,只要是为自己活着,好歹有个奔头,人得把命捏在自己手里,才能谈日后啊。”
平安率先鼓掌:“红姨说得对!”
清儿和阿蛮跟着鼓掌,院子里渐渐响起掌声,从零散到稠密,好似炸响的春雷。
……
要想知道宴月楼背后真正的东家,就要先状告明面上的东家荷娘子,再通过审讯得到线索。平安打算为艺妓们写诉状,花了小半天时间积累素材,有清芷姐姐的手札做引,效率要高很多。
这个过程中还另有收获,四四方方的院子里,几个年纪尚小的女孩儿和男孩儿合力拼凑慈儿井的场景。
“我记得里面很大,七拐八绕,根本找不到出口,每半个月会被背出井口去外面放风,晒晒太阳,大家轮着出去,但出去的时候必须蒙着双眼,所以慈儿井的入口具体在哪儿,根本无从得知。”
“我记得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山洞,洞里有河,有石笋,还总滴水,我的铺位常年潮湿,为此还跟人打了一架,我们几个打过架的还被人在手臂上刺了一朵花。”
说话之人是个盲女,她撩起衣袖,平安果然看到一朵赤红色的曼陀罗花。
平安问:“你的眼睛是……”
盲女道:“来到宴月楼不久,一觉睡醒,眼睛火辣刺痛,什么也看不见了,荷娘子说是哭瞎的。”
平安又问了其他几个盲女,果然都有曼陀罗花的印记,猜测是她们性格泼辣、好斗,难以制服,但又舍不得她们的美貌,便弄瞎双目变成盲妓,让她们变得顺从,同时取悦那些有特殊癖好的客人。
“我倒不是被刺瞎的,我是天生看不见。”其中一个盲女站起来说。
平安眼前一亮:“你出来放风时,可还记得附近的声音或气味?”
“你还真问对人了,我的耳朵和鼻子很灵。”那盲女性格开朗,打开了话匣就停不住:“我听见过诵经声,闻到过檀香味,我说慈儿井一定在一座寺庙里,她们却不信,因为寺庙清净,小孩子的哭声很难掩盖,轻易就会被人发现。”
“本来就是嘛,寺庙里藏几十个孩子,你们说她离不离谱?”另一个女孩打趣道,大伙嘻嘻哈哈地笑出声来,气氛也轻松了不少。
“我倒觉得有可能,那入口很深,下到井底后,还要往下走很久,地面未必听得见哭声。”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提供了许多线索,平安仔仔细细地记录下来。
回到白氏医馆,平安拿给小师兄看。
凌瑞从床榻上起身,铺纸研墨,仅凭记忆在纸上框出了齐州的大致轮廓,然后对着宣纸陷入沉思。
平安知道小师兄为了查黑虎会的案子,看过很多地方志,在齐州的风土人情、水文地貌上下过功夫,也不打扰他,静静地坐在一边等着。
凌瑞道:“她们所说的山洞、石笋、地下河,应该是溶洞,所谓的‘慈儿井’,就是在地面凿井,贯穿到溶洞。溶洞里的钟乳会减弱声音,若是香火鼎盛的寺庙,诵经与法事声也会覆盖孩子的哭声。
溶洞……平安记得齐州不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地。
凌瑞在齐州西南角画一个小圈道:“齐州溶洞极少,大多集中在石源和何乌县一带……”
平安惊呼:“如果同时搜查附近州县的所有寺庙,应该会有所收获!”
“是极。”凌瑞站起身,立刻开始收拾衣物:“事不宜迟,我要尽快去齐州见家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