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裙钗能齐家,亦能治其……
依照祖制,开府的皇子不得留宿宫中。
不过珉王睡得人事不省,宫门落钥之前,淑妃还在犹豫要不要叫人将他扛走。
皇帝来到长春宫,特许珉王在宫里小住几日,眼见着床上的少年眼珠子咕噜几下,睫毛微颤。
“别装睡了,起来吧。”皇帝道。
珉王赶紧从床上爬起来,一脸计划落空的无奈。这次的事毕竟是他任性大意,怕母妃生气揍他,平安便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装睡,只要睡到宫门关闭之前,就能平安地被扛出宫去,谁知父皇竟然允许他留宿宫里。
淑妃见他起来,抄起一颗柑橘砸过去。
眼看母子二人又有一场追逐大戏,皇帝拦住了淑妃:“好了好了,一会儿朕收拾他,先来看看这几份军报。李泊言,滚过来一起看。”
珉王一脸惊奇:“这回不把我撵出去吗?”
皇帝没好气地呵斥他:“叫你看就看,哪那么多废话?”
皇帝素来严令后宫不得干预政事,这会儿把军报拿到长春宫来,淑妃心里明白,一准又是土司问题,多半还是她那不省心的娘家。
一年前淑妃的父亲过世了,淑妃身为妃嫔无须行孝,只要遣宦官回家乡至祭即可,所以这件事就连珉王也没有放在心上。
淑妃长兄性格沉稳,继任土司后,尹氏一族倒也安生了一段时间,可就在今年六月,淑妃的次兄突然叛变,欲取长兄代之,手足相残,把青壮土民杀了个七七八八,最终长兄战败身亡,叛军杀进土司城,烧杀抢掠、凌辱妇女,长嫂设计离间叛军头目引起内讧,又趁机带领一干妇孺奋起反抗,最终诛杀叛逆,手刃了淑妃次兄。
军报之后还有一份奏疏,淑妃长嫂上书表明愿世代效力朝廷,修建驿路,保境安民。
总结来说,就是珉王的大舅和二舅打起来了,二舅杀了大舅,大舅妈杀了二舅,现在大舅妈向朝廷申请,承袭丈夫的土官身份。
且大舅的儿子在平判中战死,日后也只能由女儿继承,尹氏土司因一场兄弟阋墙的祸乱把自己成功干回了母系社会。
淑妃对娘家父兄向来没有什么感情,只要长嫂还愿意奉养她的母亲、善待她的姐妹,她倒不介意谁来掌权。
不过既然朝廷决定改土归流,就不可能不做些“趁人之危”的事,朝廷可以为你变通,前提是你能给朝廷带来什么好处。
淑妃提议,不如借机将尹氏土司所辖宅之地设府,任命她的长嫂为土知府,秩从四品,只要子孙归附朝廷,保境安民,可以世袭。
土知府之下设同知、左贰官员,由朝廷派流官担任,并兴办宣慰司学,派遣文人学士推广儒教,培养各族子弟,世袭者须通过宣慰司学的考核方能继任。
“泊言,你怎么看?”皇帝给珉王递了个眼色。
“臣赞同母妃的看法,母妃真是……女中豪杰。”珉王道。
其实他早就看出了父皇的心思,不过是借母妃之口说出来罢了。
皇帝还有些奏疏要处理,叮嘱淑妃切勿跟李儿子动气,便摆驾离开了长春宫。
珉王看着父皇离开的背影,一脸好奇地看着母妃:“父皇为什么这么怕娘动气,连外朝之事都要来问问您的意思?”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淑妃啜一口茶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呗。”
珉王一脸恍然大悟状:“难道是……”
淑妃面带矜持地笑了笑。
“父皇想通过母妃稳定滇州形势。”珉王道。
“……”
淑妃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嫌弃:“你父皇居然会相信你去逛青楼。”
“为什么不信?”
“不为什么,玩儿去吧。”
……
凡朝廷决议的大事,极少有朝令夕至的效率,总要吵个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
朝廷决议在尹氏土司的辖地泗水城设府衙,任命原土司之妻岑夫人为土知府,作为“改土归流”的一个重要试点。
只是派往泗水城的流官人选迟迟难以决定,流官任期短,势单力孤,过于强势会引发叛乱,过于怀柔会被彻底架空,原就没人愿意担任,又听说尹氏部族的女子骄纵蛮横,甚至有传闻称她们会下蛊,否则怎么凭借妇人之躯与男子夺权?
许多资历合适的官员宁愿辞官也不愿跳这个“火坑”。
吵来吵去,吵到岑夫人入京朝觐谢恩了,还没能吵出个所以然来。
……
平安这段时间一到散学就会去养济院,宴月楼脱籍的艺妓和被暂时收容在这里,随着黑虎会的勾当被层层揭开,陆续又有很多妓女、娈童得到营救,朝廷拨付银钱安置,并派遣医馆为他们检查身体、治疗疾病。
有籍贯可查者,若能证明原籍有亲属愿意接收,经顺天府核实后,拨付路费放归,愿意嫁人的,可由官府匹配戍边士兵,也可自行婚配,但须由官媒考察男方人品,并由官府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