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第2/2页)
这个进度比想象中还要快一点,也不枉费了霍去病黑夜行军——深入敌兵腹地,是非常危险的,李盛生怕被匈奴人察觉坏了大计,白天都是在大金雕的带领下找个小绿洲休息的。
就这,还有好几次差点碰上探子哨兵,鹰扬卫还不敢把人直接射杀,只能设法把人引走,若是探子丢了,那就会引起对方的警觉,再出来哨探的,就是一支队伍了。
此一战,杀俘虏匈奴共一万一千人,其中有四千是降兵,再加上先贤掸带来归附的本部人口两万余人,牛羊百三十万,可以说是收获满满。
刘彻见了捷报,高兴不已,派太子亲自前来接见,这是匈奴史上第二次大规模归附,且先贤掸把单于射成重伤,只怕是伤了肺腑,就算能活,只怕也是苟延残喘,活不了几年了,匈奴势弱,汉境自然平安。
为纪念此事,这一年,刘彻改元为“征和”,即征和元年,取“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的愿景。
先贤掸被封为襄和侯,和他的部众一起,被安置在了河西一带内地。
狐鹿姑没撑过一个月,但是他的长子刚刚十三岁,匈奴王族以年幼体弱为由,扶持了狐鹿姑的另一个弟弟乌衍支。
王位更迭,意味着利益分派,乌衍支本有部众,自然不会再重用狐鹿姑之前留下的老臣们,这又是一番暗潮汹涌内部争端,匈奴内部竟然隐隐有分裂之势。
相比历史上,直到东汉建武年间,由于自然灾害和内部争权夺利才导致的匈奴分裂,在这一世,因为继承人接连改换,内部权利连年交接,再加上汉朝势大,干将不断,匈奴的分裂竟然提早了这么多。
但这时候的南部匈奴可比不了历史上那么势大,只有三四个部落,七万多人而已,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首领,被夺去了草场,他们找过单于,但单于本就是被推上去的,也做不了主,眼看着就越发衰弱下去。
大战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征和二年十二月,在汉朝的授意和资助下,大宛和乌孙纠集兵马三万,大攻匈奴南部,各有胜败,南部匈奴与北部单于亲部本有争端,大战当前,北部也只是象征性地派了一万兵马过来,这一万兵马却也不肯力战。
南匈奴见事不可为,干脆也投降了汉朝,举族内迁。
刘彻把建元年间内附的匈奴人进一步内迁,这些人已经在汉朝生活了二十多年,已经被高度汉化了,一部分的生活方式已经从游牧改为了农耕,这些人不会再有任何波澜。
这些人内迁后,正好腾出地方给刚归附的南匈奴部众。
匈奴既弱,自己都顾不过来了,自然也没有力量去管束西域各国,之前匈奴强盛时,西域多国都受过匈奴的欺压勒索,如今头顶上没了这个霸王,可都送了一口气。
但是,刘彻又怎么会放着西域这么一大块地盘不管呢?
当年因为担忧远征不利,供给不便,刘彻在河西一带、轮台、尉犁周围设立校尉,屯兵养田,难道单纯是为了做驿站做补给点吗?
汉军在车师国附近建立据点,车师国和匈奴联姻结盟给汉军找麻烦,刘彻还专门写了国书骂人家,又是威胁车师国“楼兰昨日之国灭王俘,即君之明日矣”,又是派兵去攻打匈奴保护据点,千里之遥,万军之力,难道是刘彻钱多了烧的?
他是为了经略西域,期望有朝一日,汉朝能取代匈奴成为西域的话事人啊!
不过就连刘彻都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就在南匈奴归附的第二年,汉军从匈奴手中夺回车师国,为了报复当年车师国投靠匈奴的行为,汉军堂而皇之地在车师国都城乌垒城(即后世新疆轮台东北地区),正式建立了管理机构。
这个机构负责监管西域诸国,并保护西域与汉朝商业贸易往来,保护车师以西的北道。
征和三年,汉朝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设立,确定了汉朝在西域的宗主国地位,自此,西域正式成为大汉的行政管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