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第2/2页)

但李盛知道,郑国渠,是韩国为了消耗秦国国力延缓战争的一个明谋,韩国与秦国相邻,就在后世的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是秦昭襄王时代“远交近攻”的战争总方略的第一受害者——韩国就是阻挡秦国东扩的第一个阻碍,不打你打谁啊?

因此,从秦昭襄王时代,韩国就多次受到秦国的攻击,国土面积不断缩小,而韩国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抗,在外面也没有足够的筹码和价值拉拢盟友抵抗强秦,只能这样如砧上之鱼一般,任由宰割。

韩王安非常惶恐,正当这时,有人对他建议,派出郑国,让他对秦王说修建水渠,要知道,在全靠人力的先秦时代,修建水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国家级大事,如果这条水渠开始修建,至少会牵制秦国两三年,只要秦国腾不出手来攻打,韩国便可暂得喘息之机。

但尽管知道,李盛却并没有阻止,按照郑国被揭穿后为自己辩白的说法,郑国渠“延韩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这条水渠,也确实如他所言,做到了“灌关中为沃野,无凶年”,而后“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眼看着六国诸侯也折腾不出什么幺蛾子了,这条水渠修好了也是富国利民的大好事,何必阻拦呢?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大战之前为了保证后方物资充足进行的一种战略储备。

虽然暂时没有发兵,但是秦国的一统六国大战略是绝对不会变的,嬴政依然经常与大臣们商议起灭六国的具体操作,比如,到底先攻打哪个国家?

最近被嬴政看重的李斯就立刻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先打韩国!

六国彼此见其实都有探子,韩国这种危急存亡在乎秦王一念之间的小国,就更会多加探听消息,听闻此事,韩王安惊恐不安,简直是夜不安枕食不下咽。

宗室内只有韩非还算得上有才,于是他和韩非商量如何才能免此灭顶之灾,送去一个郑国都没能挡住秦国要打韩国的心思,还是得劝说秦王先攻其他国家啊!

韩王决定派出韩非出使秦国,目的只有一个:劝说秦王先攻赵,而不是先攻韩。

李盛得知此事的时候,正陪着嬴政晒太阳,嬴政手里拿着的,还是韩非的书,尽管已经看过一次了,再看第二遍嬴政依然看得很认真很推崇的样子。

大老虎伸出一只爪勾戳了戳铲屎官正在翻看帛书的手指:呐,你即将和喜欢的作者大大面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