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3/5页)

弘晖也感兴趣道:“我也算是来过你这里几次了,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起过?”

德亨嘿嘿笑道:“其实我正经也没走过几次,不要迷路才好。牛牛,你知道路的吧?”

陶牛牛也不确定道:“不知道有没有动土的,若是这两年有动土的,可能会有些夹道给封住了。”

他随德亨在四贝勒府住了三四年,这边也是很久没来了。

弘晖道:“没事儿,天儿还早着,若是走不通,再原路返回就是了。从哪里进?”

他在对面一排房子里逡巡,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没有什么大的空隙可做夹道。

德亨拉着他向东走,道:“在安郡王府后街那边……”

这房子和房子之间因为房屋的分离、合并所留出来的小夹道果然有趣,墙的这一边是寂静小路,墙的另一边是人的喜怒哀乐。

这一家可能是死了人了,撒的白纸钱有的落在了墙头上,有的飘过墙头,落在了小路上;这一家可能是有女嫁人或是有新人进门,高过墙头的树枝子上还挂着红绸子装饰的白灯笼;这一家墙根处应该种了一棵杏树,如今只是枝丫探过墙头,等再过一个月,就是杏花出墙了。

弘晖驻足在一处墙外听了一会子,小声问德亨道:“里面小孩子在做什么游戏?”

德亨:“有数数的声音,不是踢毽子就是跳绳吧。”

弘晖继续往前走,嘴里嘀咕道:“我猜是踢毽子……”

可喜的是德亨记忆里的夹道子没有被封住的,可以让他们畅通无阻的往前走。

脚下的夹道走到尽头就到了牛角湾胡同的背(北)街了,沿着背街向西走,再转弯走讷尔特宜家墙外的夹道,就能进入牛角湾胡同,就到了家门口了。

眼看前面出了夹道口就是背街了,德亨及时收住脚,迅速后退了几步,同时对身后众人“嘘”了一下,众人顿时都静下声来,奇怪的看着德亨。

众人注意力一集中,就听到了夹道口传来的说话声。

“……你别给脸不要脸,咱们说的话你不听,难道要太子亲自跟你说不成?”

“老奴不敢劳烦太子。只是老奴不知,老奴之侄已经归附太子麾下,太子要老奴还有何用处?”

此话一出,德亨和弘晖顿时一人一个将范氏兄弟的嘴给捂住了,因为刚才外头那个自称“老奴”的声音,正是范三拔所有。

范氏兄弟也是大惊,幸亏德亨和弘晖捂住了他们的嘴巴,要不然,他们肯定已经弄出动静来了。

此时两人见德亨和弘晖这样如临大敌,也不敢再动,听由两人摆布。

德亨和弘晖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

德亨向后甩了一下头,意思是后退。

弘晖点头同意。

两人一手捂着范氏兄弟,一手揽着他们的腰开始慢慢往后退,务必不能发出一点声响,惊动了外头的人。

陶牛牛和苏小柳顶在两人前头,以防突然有人发现他们,会对德亨和弘晖两个不利。

外头,那个开口威胁的男人还在继续:“贩铜的生意范毓芳做不了主,要是中途截留铜锭,还需你范大当家的点头才行,你说你有没有用处?”

贩铜?

范氏经营从日本购买铜锭的生意德亨是知道的,在范三拔的儿子范毓馪和衍潢经营草原羊毛生意之前,就是和范三拔父子两个做从日本往大清贩铜的生意。

将大清的丝绸、瓷器、药材、工艺品等运抵日本,再从日本换回铜锭,每年少则30万公斤,多则70万公斤,占清政府从日本进口铜料的一半还要多。

范氏本来就是皇商,诸如丝绸、瓷器、药材、工艺品等货物,范氏能拿到别人想都想不到的低价,贩铜的生意改民商为皇商后,这里面的利润差,连曹寅都眼红,为此,曹寅还跟康熙帝上奏折,说想从内务府借银十万两,也经营贩铜的生意。

康熙帝大笔一挥,准了。

可惜,曹寅没有范氏父子的精明,最后亏本了。

曹寅又跟康熙帝上折子,说不想做这门生意了,康熙帝说你不想做就不做吧。

然后,那十万两白银也没收回。

德亨为什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呢?

因为曹寅“借”的那十万两白银就是从织染局走的,经的叶勤的手,最后这十万两白银白白打了水漂,还是叶勤给补上了这个亏空。

为此,叶勤回家关起门来可着劲儿跟儿子发了好大一顿牢骚。

但能怎么办呢?

人康熙帝愿意宠这个奶兄弟,外人也没法子啊。

但自从范毓馪被衍潢看中,将重心放在羊毛生意上之后,范毓馪就从范氏贩铜的生意中退出,改由堂兄范毓芳顶替了他的位置,和范三拔一起继续经营这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