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德亨近来得罪的谁?
自然是太子了。
是太子让督察院的人参叶勤吗?那契机是什么?
早不参, 晚不参,非得现在参,一定是有一个契机做引子, 能确保将叶勤给治罪。
德亨问徐潮:“近日朝中可是有发生了什么让督察院非得要参我阿玛一本的事情吗?”
徐潮赞赏的看着德亨,德亨这一句,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徐潮道:“前日,督察院有御史上书, 江浙米价腾贵,借由内地之米被奸商贩往外洋所致,请申严海禁,暂撤海关……”
德亨冷笑:“怕噎死,以后就不吃饭了呗?饭菜上有一只虫子,干脆就将吃饭的桌子掀了。呵,好一个督察院的御史,这样不通道理的人也能做御史?”
徐潮不妨德亨反应这样大, 倒是为那御史说了一句:“这人也不过是职责所在, 据实上报而已,而且, 聚海作乱走私屠戮者甚多,这也是事实。”
人家只是给出一个法子,听不听,是否实施,还得由皇上定夺呢。
德亨正色问徐潮道:“你也觉着应该关停海关?”
徐潮若是说是,那没得说的, 德亨现在扭头就走, 谁管他死活。
徐潮虽然觉着话题有些越扯越远, 但小孩子思维跳跃是常事, 他就耐着性子大体说了下他对是否有必要关停海关的看法:“从安定内陆上来看,关停海关是很有必要的……”
德亨眼神开始变的锋利。
徐潮看着面色变化明显的少年,没有停顿的继续道:“……但就像德公爷说的,不能因为惧怕,就不吃饭了?沿海固然时有海盗、乱匪劫掠作乱,但也为当地百姓提供了衣食活计,不管是打鱼还是走船运货,都能赖以为生,就跟农夫种田一样。老夫认为,糟乱不分沿海还是内陆,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滋生,杜绝是杜绝不了的,百姓们需要的,是好官能吏去治理,而不是禁停。”
德亨拍着徐潮的肩膀赞叹笑道:“老徐,还是你眼光长远啊。你说的很不错,有走私贩粮的,派遣钦差能吏去严查就是了,做什么要掀了人家吃饭的桌子呢?况且,海关一关停,户部可就少了一大项进项呢,那些人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说是不是?”
徐潮:“呵呵,德公爷说的很是。”
你可真是小孩儿脸,变脸比变天还快啊。
德亨笑眯眯道:“来,你继续说。”
徐潮:“……刚才说到,有御史提议暂撤海关,一概不许商船往来庶私贩绝,米价自平。对御史之言,自是有附议的,有不赞同的。”
“不赞同者道,百姓船小,载不了多少米,贩私的都是豪商巨贾,他们有人做靠,无惧当地官吏管理,为了私利,行事猖狂……”
“只要严惩这些徇私者,贩私米粮于外洋之事自然禁绝,无需关停海关。”
德亨听的不住点头,道:“说这话的人定是个务实之官,不是那些个只会掉书袋子胡说八道的老迂腐。”
徐潮:“……”
徐潮张了张口,提醒道:“说这话的人,就是参你父之人。”
德亨“啊”了一声,眨巴了一下大眼睛,道:“他说的那个豪商巨贾的靠山,不会就是我阿玛吧?”
徐潮点头,表示你理解正确。
德亨都不知道该做何表情才好了,只好道:“可是,我没听我阿玛说起过啊?”
徐潮道:“这是昨天的事儿,且皇上让另议,就暂且搁置了,你父不知道也是寻常。”
昨天没有朝议,也就是说,是在康熙帝御书房处理政务的时候督察院御史上奏沿海走私贩卖米粮之时,有心人就此参了叶勤一本。
德亨问徐潮道:“你说真心与我交好,是想帮我阿玛说话吗?”
徐潮笑道:“老夫拙见,这事儿,并不在于叶局首,而在于织染局。”
德亨拧眉:“你什么意思……”
话未说完他就转过弯儿来了,恍然道:“你的意思是,那谁想要的是织染局,若是我阿玛服软,那查明之后,就只是个误会,我阿玛自是一点事儿都没有,他还是织染局的首座,若是我阿玛不服软,那他恐怕要不好了。”
徐潮安慰道:“叶局首非等闲之辈,德公爷也无需太过担心。”
德亨横眼瞧他,心道这不是你爹,你当然不担心了。
徐潮笑笑,微微俯首,在德亨耳边小声道:“皇上不会治叶局首的罪,但织染局,他恐怕难以保住了。”
德亨:“有什么话,你不妨直说。”
徐潮示意德亨去看已经堆了一座小山高的沙土粮,对德亨正色道:“老夫素闻德公爷乃急公好义之辈……”
德亨真的没忍住,他“呵呵”了一下。
徐潮这老狐狸,就跟没听见没看到德亨的嘲讽一般,磕巴都不打一下的,继续道:“……今德公爷见如此藏污纳垢之事,定不会视而不见,不如你我联合据奏,向皇上禀明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