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5/5页)

德亨抱着已经空了一大半的点心碟子有些不知所措,缓缓咽下嘴里的食物,讷讷道:“对不起……”

康熙帝瞪了他一眼,吩咐梁九功道:“给他倒碗茶喝。”

梁九功“哎”了一声,亲手给德亨倒了一碗茶,然后笑眯眯的将他拉到角落里,小声道:“快喝吧。”

德亨看了眼康熙帝那边,见康熙帝继续议政,小小松了口气,接过茶碗,试了试温度,小小喝了一口,就不再喝了。

他怕等会再尿急,憋着就不好了。

德亨再次站到原位置,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听政。

说完浙江匪盗问题,内阁学士二鬲又禀报湖广察审红苗叛乱一案。

康熙帝同样给出指示,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官的问题,还是红苗人不服管教的问题:“……苗人所居不过百里之地,一省之官,如何难以镇压,你去到地方,会同总督郭世隆,巡抚赵申乔,明白详审,如兵民多事,则惩究兵民,果系苗人抗法,则处治苗人。不可姑息。”

德亨出生在京城,长在京城,除了东石河屯和畅春园,就这南苑是他此生走的最远的距离了,他日常所听所见都是繁花似锦,太平盛世,就是沿海有盗匪烧杀劫掠海船,那也是因为自身富饶,招人觊觎,外邦之贼,反杀回去就是了。

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在本土境内,竟是匪盗迭起,寡民叛乱,且报到康熙帝面前的,一定都是很大的流血事件。

康熙帝说完要说的政务,赐茶宴也就结束了,众位大臣起身告辞,陆续离帐,赵昌也随着离帐,去按康熙帝的吩咐办事去了。

帐内只剩梁九功、阿尔松阿和德亨三个,康熙帝开始批阅奏折。

梁九功叫了两个小太监入内,麻利的收拾好大臣用过的茶碗和点心碟子,小太监无声退下,梁九功给康熙帝换了一杯茶,站在一旁伺候笔墨,整个大帐安静的落针可闻。

以至于趁的远处草场上传来的的马匹嘶鸣声分外清晰。

德亨小心的屏住呼吸,唯恐自己呼吸的声音过大,扰了康熙帝批阅奏折。

康熙帝将一封奏折放在案脚,道:“即刻传去兵部给耿额。”

阿尔松阿上前一步,拿起奏折,应声:“是。”

出帐,传奏章去了。

德亨眼巴巴的看着阿尔松阿的背影离开,心里就跟提了十五个吊桶打水一般,七上八下的,忐忑的不行。啊,等会要是也给他来这么一下子,我出了帐子,该去找谁传奏折啊,我还没学过呢。

康熙帝批阅奏折是真快啊,唰唰唰的,一笔一个,一笔一个,一笔一个……

康熙帝摔下笔,捏了捏鼻梁,问道:“什么时辰了?”

梁九功忙上前帮着揉捏康熙帝的太阳穴,回道:“再有一刻钟就申时半了。”

申时半,下午四点钟。

啊,他已经在这里站了一个半小时了呢。

梁九功给德亨使眼色,下巴不住朝康熙帝御桌上的奏折点。

德亨将头摇的额拨浪鼓,那可是奏折,他才不会去碰呢。

梁九功:……

康熙帝歇息了半刻钟,又捡起一个折子阅了起来,竹筐理的折子一本本移动到御案上,然后越积越多,越积越多,越积越多,终于有一本没站住脚,从众多折子顶端滑落下来。

“啪嗒”一下,掉在了毡子上。

此时梁九功手里正提着茶壶添茶,添完茶,他又走到案前,弯腰欲去捡拾那封掉落的奏折。

康熙帝:“你站那里成个木头了?”

梁九功下弯的腰一顿,伸出去的手收回,腰也慢慢直了起来,笑呵呵的看着“跟个木头似的”德亨。

德亨上前,捡起奏折,看都没看一眼,轻轻放到折子山上,刚转了个半身,“啪嗒”,又掉了。

这回折子散了开来,德亨低头一看,硕大的几行竖字映入眼帘:

“奏恭请”

“皇上圣安”

“皇太后圣安”

“皇太子安”

“诸位阿哥安”

后头跟着更大的三个字朱批:

“知道了”。

谁啊这,一整个折子就这么几个字?

你玩儿皇上呢?

你知道你给皇上增加了多少工作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