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5页)

康熙帝站在高高的銮车上,看着远处江面上波光粼粼,水凫结队,心情大好,带人登了御舟。

登上御舟之后,数以千计的两岸纤夫拉动船绳,御舟随水流缓缓前行,由静而动,从加速直到匀速,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漕运了。

康熙帝的视线不在那些纤夫身上,而在江上的水凫身上。

水凫,就是野鸭子。

康熙帝弯弓搭箭,一箭射中了一只野鸭子,赢来一片叫好声,水围开始了。

皇帝射完了,太子和诸皇子射,然后是侍卫等射,比拼谁射的多,射的多的有赏,跟旱围的规矩相同。

射中的野鸭子集中起来,然后赏赐给随行之官员和来朝见之官员,一派和谐喜乐歌功颂德的情形。

围猎只是日常,康熙帝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巡视堤岸河工,早在登舟之初,康熙帝就命直隶巡抚赵弘燮查勘苑家口南北两岸堤工区了,到了行舟第二日,御舟停泊在岸,康熙帝登岸,驻跸赵北口行宫。

赵弘燮来报。

赵弘燮:“霸州南北堤、高阳县唐堤、安州冯村堤起至新安县各州县应加帮堤工,通共一万三千六百一十九丈零;安州段村、冯村与霸州台山平口等五村,并信安堤岸,择其单薄卑矮者酌量封修。再苏家桥保定县一带,排桩五段,内有朽坏者,亦另换新桩。至加帮堤工土方桩木人夫等项目,估计约需银六千余两。”

康熙帝:“工程不大,依尔等所议。但大雨前完工才好。”

赵弘燮:“臣领旨。”

面上如常,心里却是难掩失望之色。

在几日之前,河道总督又奏疏要钱要粮,康熙帝自是给了,但也就此说了一番话,指出了河工积弊之处:

要钱没个数。

皇帝数万银子已经批了,现今六千两,他就不想批了,看来,这六千银子,他赵弘燮得自己想法了。

赵弘燮离开,一时再无臣子入奏,康熙帝可算是得了片刻安闲。

今日随扈起居注官是阿尔法和徐元正,一人满记,一人汉记,满汉搭配,干活加倍。

德亨这几日当差已经有些心得了,见康熙帝面有疲色,就开口问道:“皇上,可还有谕示。”

康熙帝:“……遣侍卫拉锡去澹泊为德行宫问皇太后安。”

阿尔法和徐元正在起居注簿子上记上最后一句:上遣侍卫拉锡去澹泊为德行宫问皇太后安。

然后合上簿子,跪安。

怨不得小小年纪就被点了御前侍卫,这份眼力介儿,确实常人难及。

德亨送两位翰林出门,然后去茶房,将康熙帝的口谕告诉正在茶房歇息的拉锡。

拉锡听了之后,立即起身,也不用多做收拾,他就这个样子,一路快马,差不多天黑之前就可抵京。

拉锡临走前,问德亨:“你可有信儿要传给父母家人的吗?”

德亨:“你是回京办差,可以替他人传信吗?”

拉锡:“要回也是明日才能回了,我可以从京内走,顺道去给你家道一句平安还是可以的。”

德亨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还是当差要紧,我并不急于一时半刻的。”

拉锡面上颇有失望之色,道:“罢了,你和皇子、皇孙交好,京里府上定也不缺你的消息。”

德亨失笑,道:“话不是这样说的。你也知道,我是头一回当差,自要小心谨慎些,要是让人知道我以公谋私,参我一本,岂不是连累了你。”

拉锡不以为然,随口道:“谁吃饱了撑得,专门盯着你参。”

德亨叹道:“说不定,现在就有一双眼睛不知道在哪里看着咱们呢。”

拉锡悚然一惊,鹰眼锐利四顾,似是要将暗处那双眼睛揪出来一般。

德亨:“……我就这么一说,好了,我不耽误你了,你快些走吧。”

拉锡这才作罢,去马厩领了马,回京去了。

德亨再次回到康熙帝身边,见马尔赛和纳布森补上了他和拉锡的位置,就回禀道:“回皇上,拉锡已经回京,臣告退。”

康熙帝正在翻一个簿子,闻言点头,然后道:“将这些奏折入档吧,另外,将近年河工所用相关钱粮数量的折本找出来,送来朕阅览。”

河工事务向来是康熙帝非常重视的一项政务,随时阅览历年相关折子是常有之事,是以,基本上他走到哪里,这些折子的抄本就会随驾到哪里。

德亨领命,抱着一堆折子去了偏殿之后的围房。

这几间围房,其实就是随值官员的办公室,德亨抱着折子进来,就见徐元正在抄写着什么,阿尔法也在,他在喝茶。

徐元正是个三语选手,不管是满语还是蒙古语,他书写的都是又快又好。

徐元正见他过来,搁下笔起身,将最上面几个摇摇欲坠的折子接过来,问道:“皇上可有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