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约四五年前, 彼得皇帝创办了一份报纸,叫做《新闻报》,并亲自任编辑。

也就是说, 这份发行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新闻报》,是彼得皇帝发声的喇叭,上面刊发了一些他的政令和他想对国民说的话。

“我们还没有学会战争,我们从头就错了……”

“如果我们要在这儿发射一门大炮, 那我们在莫斯科就得将炮弹装上……”

“纳尔瓦的丢丑对我们好处很大。经过打击,铁会变得更加坚实,人会变的更加强壮。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不少甚至是不曾预想到的……”

“……查理国王找到了极大的光荣,我们却找到了力量……”

德亨一行一行的给康熙帝念报纸,念到此处,康熙帝问:“查理国王是谁?”

德亨放下报纸,回道:“据伊凡所说, 查理是瑞典第十二位叫查理的国王, 也叫查理十二世,康熙四十一年, 俄罗斯和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开战,战况持续了一个多月,俄罗斯战败了。”

“我刚才给您念的这些,是彼得皇帝创办这份报纸时,对这场战争的回忆。”

“他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深刻剖析, 反思俄罗斯的弱势, 想办法弥补, 并激励国人, 积极备战……”

“如今,距离那一战已经过去七年了,今年是第八年,俄罗斯会继续和瑞典开战。”

康熙帝:……

“为了一个海口,打了八年的仗,还要继续打下去,这个彼得,也是个穷兵黩武的。”

德亨笑道:“然而,对俄罗斯来说,是值得的。”

康熙帝挑眉:“你又知道了?”

德亨想了想,道:“俄罗斯是个陆地国家,它的北部是雪原,东部是西伯利亚……”说到这里,德亨笑了一下,意味不明,惹的康熙帝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德亨继续道,“……南部是乌克兰、哈萨克,然后和准噶尔接壤……”

康熙帝点头,他曾经亲征准噶尔,也曾和俄罗斯因准噶尔做过交涉,对那里的地形,有着最浅显的认知。

德亨:“……西部就是瑞典控制的大片海岸线城市,纳尔瓦是其中之一,总之,就是不和大海接壤……”

康熙帝笑道:“你不会说,就是为了能看海,彼得皇帝就发动一场战争?”

德亨:……

德亨细心解释道:“是为了掌握主动权,不成为笼中之兽。”

“就比如咱们东南沿海线,如果咱们的东南沿海线不掌握在咱们自己手里,那些西洋大船来了,他们的船载了多少货物,装载了什么火炮,他们来了要做什么……我们都不会知道。即便知道了,也拿他们没办法。”

“如果,这些洋人从海岸线登陆,并以此为据点,建筑军事堡垒,那会直接威胁到我们的陆地城市,鲸吞蚕食,我们将永无宁日……”

康熙帝面色沉凝,他坐在宝座上,身体微微前倾,下巴下压,以猛兽狩猎的姿势,盯着德亨的眼睛眨也不眨,眼珠子黑黢黢的,十分渗人。

一直在旁伺候的梁九功腰差不多弯成了直角,大气不敢喘一下,室内静谧的落针可闻,以至于一墙之隔院子外的孩童说话声传的特别清晰。

德亨并没有被康熙帝的眼神吓住,他还在不紧不慢的继续道:“波罗的海也是一样。它的港口城市之一纳尔瓦就连接着俄罗斯领土,纳尔瓦城市是以叫做纳尔瓦的河流命名的,可以想见,如果俄罗斯夺下纳尔瓦,就可以直接从内陆城市、甚至是莫斯科走河运出海。

如果俄罗斯想要参与海上贸易,从别的国家交易到铸造兵器的铁和铜、买卖到供给国人的粮食和布匹,以及和欧洲各国建立政治外交关系,从他们那里引进技术和文化知识,最近也是最方便的,就是从波罗的海出发。”

“所以,如果彼得皇帝只是一个守成之君,或者干脆是个庸君,他会延续祖宗传下来的国土和生活方式,不听不看,也就不会去想这个海港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但很可惜,彼得皇帝是个有野心更是有眼光的君主,他在为贫弱的俄罗斯打通一条通天大道。不成功便成仁,失败了,俄罗斯也不过是继续过祖宗的日子,若是成功了……”

德亨没有继续说。

但康熙帝替他接上了:“如果成功了,那就是万里江山,不世之功。”

德亨笑笑,没有应答。

康熙帝也不需要他的应答,因为大清就是这么来的。

康熙帝的手指头无意识的“笃笃笃”敲击着桌面,眼睛半合着,不知道在想什么。

良久,他才道:“纳布森。”

纳布森:“奴才在。”

康熙帝:“去宫里,将地球仪给朕取来。”

纳布森领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