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狩猎当中, 武器除了常用的弓箭之外,当然还包括火器,军用的火器一般是带着三角支架, 然后将火枪架在支架上扣动扳机的火绳鸟枪,更像一个小型的火炮。

打猎常用的火器,则是以肩膀为支撑点、以扳机代替了火绳跟三百年后的土枪形式很相似的火铳,也叫鸟枪。

这种“精巧”的火器当然没有大力普及, 因为没有必要,支架鸟枪已经足以应对所有的火力需求了。

康熙帝以及贵族王公们用来打猎的,自然就是随身携带便捷的火铳。

其实大清的火铳、鸟枪和现在欧洲的火枪火力差不多,不存在落后、比不上这种说法。

但这种被落下的苗头已经出现了,因为大清的鸟枪枪管,是铁匠一锤一锤打出来的,你就是用机器设计好了力度捶打,一锤和一锤之间的叠加和空隙, 也是有轻微的不同受力点的, 就跟毛玻璃一样,远看, 都是平滑的表面,等到近处观看,用手一摸,就会发现表面遍布坑坑洼洼的凸起。

子弹从膛□□出,进入枪管、也就是弹道的时候,自然是弹道越光滑、阻力或者基本没有阻力, 子弹射出去的轨道自然也就更稳定。

这就是叫精准度。

大清的火枪枪管都是铁匠用锤子捶打出来了, 这很有工匠精神, 听着很伟大, 但这也代表了技术上天花板的封顶。

因为,更先进更稳定的枪管,是用机床流水线统一切割出来的,工业流水线加工出来的枪管,除了射击准头更高之外,它还冲破了拆卸和维护上不匹配的桎梏。

现在的大清,还没有流水线的概念,欧洲已经开始出现了,德亨不知道俄罗斯的枪管是不是一锤一锤的锤出来的,但只是光上手摸着,感觉就是不一样的。

德亨和弘晖一人一把没有子弹的空膛火枪,罗布藏喇什、敏珠尔喇布坦和卓克陀达则是装着真子弹的实枪。

伊凡虽然分给了罗布藏喇什和敏珠尔喇布坦实枪,但他对两人不屑一顾,他的所有注意力和热情都倾注在卓克陀达身上。

广阔的平缓草地上,二十米外立了一个草靶子,伊凡近身帮卓克陀达调整姿势,别说是在京里了,就是在草原上,在有嬷嬷侍女们看着的时候,都不会允许伊凡靠近卓克陀达三步以内的。

但卓克陀达别说嬷嬷了,她现在只要和弘晖、德亨、德隆三个在一起,她连侍女都不带,行动完全是一个人。

伊凡靠在卓克陀达身后给她调整拿枪姿势,给她仔细形容这枪的后坐力有多大,给她建设肩膀受力的心里准备,让她少走弯路,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弘晖见两人姿势太多亲密,略有皱眉,要上前喝止,被德亨给阻止了。

罗布藏喇什看到了德亨的态度,敏珠尔喇布坦要上前说什么,也被他拉住了,然后带到了德亨那里。

卓克陀达全神贯注的听伊凡讲解,她不仅要端着枪感受力道,还要弄清楚伊凡说出来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并理解,实在分不出多余的精力去发现什么。

再者,其实伊凡非常注意分寸,并没有让卓克陀达直觉上感到冒犯,所以,她并没有发现远处少年们不赞同的面色和异动。

而且,卓克陀达对弘晖和德亨交付的全部的信任,她相信有兄弟们都在旁看着,她现在只除了学习打/枪这一项技能,完全不需要考虑其他。

卓克陀达在伊凡的教导下成功射出一枪,没有将草靶子射倒,而是擦边过去,将之打歪了。

伊凡大力鼓掌,极力赞美卓克陀达有做“神枪手”的天赋。

德亨也随之赞叹,然后道:“试着再打一枪。”然后将伊凡带远,表示要看卓克陀达自己独立射一枪。

伊凡没有发现德亨将他与卓克陀达隔了开来以及用意,他的眼睛赞赏的看着卓克陀达,也鼓励她趁热再来一枪,还指出了她刚才的失误之处。

卓克陀达自信一笑,晃动了一下被震的酸麻的肩膀,然后按照伊凡教的,重新瞄准,一枪射出,成功将草靶子轰成散碎草屑。

“好!”德亨和伊凡大力鼓掌赞美,弘晖和罗布藏喇什以及敏珠尔喇布坦也只好跟着鼓掌。

说真的,这一枪真不错。

让他们自己上,他们是没有把握射出这样精彩一枪的。

胤礻我说卓克陀达射箭上有天赋并不是哄小姑娘的,她在射击上面,是真的有生来就有的、别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也就是天赋。

比如,从女性天然就处于劣势的身形上来说,在京的时候,卓克陀达一般以弱柳扶风的姿态示人,这是结合她柔美婉约的脸蛋被教养嬷嬷打造出来的。

但这并不代表,她身体素质上就是柔弱的。

相反,正是因为她有遗传了父族白山黑水养育出来的大骨架,所以才被教着从走路姿态、坐卧形态上面做弥补,去迎合她身上这个时代男人、女人们都欣赏的最大的优势:遗传自她汉军旗母亲的美丽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