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第2/3页)

康熙帝勾了勾唇角:“再解。”

胤禛状似“无奈”的看了端坐上方宝座的康熙帝一眼,只好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儿臣斗胆,汗阿玛的意思是要告诫儿子们,兄长要为下面的弟弟们做表率,一言一行不得轻浮无知,带坏了弟弟们。”

康熙帝这才满意了,指着胤禟的鼻子骂道:“你若不会说话,就多读书,明理、明德你都做不到,出来走动,岂不是丢人现眼!你若无事,就回府读书吧,朕这里没有用得到你的地方。”

胤禟“噗通”一声跪下,喊道:“汗阿玛……”

胤禩也是面色大变,立即起身求情道:“汗阿玛,老九只是平时和四哥玩笑惯了,说话失了场合分寸,并没有轻浮之意。”又转向胤禛寻求佐证,真诚道:“四哥?是不是?”

胤禛看他一眼,并不做回答,而是道:“汗阿玛,九阿哥轻浮无知又不是一天两天了,我这个做哥哥的,早就知道,并不以为忤。请汗阿玛以圣躬为要,莫要与他计较。”

其他皇阿哥也都起身,高低不一的附和道:“请汗阿玛保重龙体,不要与九阿哥计较。”

康熙帝冷声道:“既然四阿哥替你求情,你就归座吧。”对胤禩的求情没有做回应。

胤禟松了口气,叩首道:“儿子谢汗阿玛。”

然后归座,暗暗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彻底消停了。

这回,众人再看还在空地上站着的胤禛,眼神意味可就不一样了。

这位四王爷,要受皇上重用了?

他昨儿晚上一宿没睡,是干什么去了?

康熙帝对胤禛道:“你也落座吧。看茶。”

胤禛:“是,汗阿玛。”

然后站到了胤祉的下一位,胤禩起身给他让座,道:“四哥,您坐。”

胤禛面色平静无波:“嗯。”

胤禩下移,胤禟起身,胤礻我起身……

所有的皇子都起身下移一个座位坐下,胤祄在后排,早就带着德亨移到下一个位子去了,无声舒了一口长气,对跟他坐一起眨眼睛,意思是吓死个人了。

德亨也无声叹气,要说这些皇子们,也就康熙帝这个做老父亲的能治的住他们了,唉。

人已经落座了忽视了德亨坐在了胤祄身侧康熙帝继续刚才的话题,对陈廷敬道:“《永乐大典》乃前明之典,如何适用于我朝。”

在德亨和胤禛来之前,康熙帝正在和这些王公、部院大臣们在喝茶吃点心闲话是否要重印《永乐大典》之事。

作为汉臣,陈廷敬当然愿意《永乐大典》问世,但作为康熙朝的臣子,他又不能以死明鉴前朝之典,所以,刚才,康熙帝问的时候,就只是提了一下,需重印,以彰显国朝文治。

康熙帝能有此说,也在他意料之内,所以,他回道:“皇上功高至伟,堪比汉武唐宗,如今国朝富庶,百姓归心,何不在大典之上,再添新章,以表我皇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之伟志。”

“说得好!”德亨大声赞扬,大力鼓掌起来,惹的所有人都去看他。

德亨起身,对康熙帝激动又不失恭敬道:“皇上,这才是老成之言。既有我新朝开阔无边的宏大气势,更有皇上厚德载物之宽广胸怀……”

“咳哼。”前面的胤禛掩唇轻咳。什么驴唇不对马嘴的,你连老九都比不上了。

德亨顿时歇了吹嘘的意思,挠挠后脑勺,道:“总之,臣附议。”

康熙帝拿手指头点点他,恨铁不成钢道:“这里有你说话的份儿?坐下。”

德亨:“是,皇上。”乖乖坐下。

胤祄拉拉他袖子,掩唇在他耳边道:“你刚才声音太大了。”都震到他耳朵了。

德亨跟他咬耳朵:“对不起。”

“咳咳。”坐两人前面的胤祹轻咳一声,提醒两人声音太大了。毕竟地方小,一丁点声音都显的很大。

康熙帝问其他人:“你们怎么看?”

众人只相互对视,并无开口之意。

康熙帝笑道:“只是闲话而已,何不畅所欲言?李光地,你先说。”

李光地先起身拱了拱手,以做臣礼,康熙帝压压手,让他坐下说,李光地坐下,才道:“皇上,臣附议德国公方才之语……”见德亨在对面,从胤祹和胤礻我脑袋间隙里跟他作揖,就赶忙回了一个揖,继续道:“陈公所言,实乃谋心保皇之良策,只是,臣另有一言,可做补充。”

康熙帝感兴趣道:“快快说来。”

李光地:“刊印名目不能再叫《永乐大典》,需改换我朝名目才可,届时,还要请皇上赐名。”

康熙帝抚掌笑道:“此亦为老成之言矣。”

李光地起身再躬腰一礼,谢皇上夸奖。

坐下时,状似无意的和坐他上首的陈廷敬对视一眼,又自然的转开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