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第2/3页)

都是跟着康熙帝的御舟出巡过的,坐船,这些人并不陌生,只是,坐这种带着鱼腥味的打渔船,几乎所有人,都是第一次。

除了新奇,就是紧张。

好在,他们现在在的这一处秦皇岛沿海,是天然的深水区域,不冻不淤,那三艘英国船离岸并不远,只在海面上划了三五十米,就到了。

德亨他们登上的这艘英国船,虽然有明显修补过的痕迹,但看得出来,养护的很好,有三层甲板,第一层甲板,载货,行人,最宽敞,第二层和第三层甲板,船体一侧配备四门火炮,两层就是八门,船体另一侧做仓库和船员休息的小房间,防御和功能性做到了最大性价比。

这就是侧舷炮了。

与中国的传统海船相比,这艘英国船的优点在船帆上,梯形软帆,结合了三角帆和横帆的优点,在有风的时候,动力强劲,而且,即使是逆风,也能航行。英国人能将它开到东南亚,可见深海航行也很有优势。

中国海船的优点是,船体设有隔仓,就算一个舱进水了,只要其他舱完好,就能继续航行。另一个优点是硬帆,就是在风帆上嵌入横条,让操控风帆更加方便、省力。

缺点就是更适合在近海和内河航行,要是深海远行,就必须以船体体积和重量取胜,但在民间,像郑尽心这样的人,显然是没有这个能力建造大型船只的。

以及,民间造船图几乎绝迹,就算有人有那个财力也有那个胆子造,没有船图,没有巧匠,也造不出来了。

德亨回忆着自己记在脑子里的郑和那艘长达150米可载千人的大楼船,比对现有的船,寻找契合借鉴之处。

对这艘船,除了陈旧和异味,傅尔丹和德隆是看不出什么的,倒是阿尔松阿,这里敲敲,那里看看,时而皱眉,时而摇头的。

德隆来到他身边,问道:“你看出什么来了?”

阿尔松阿指着二层甲板道:“这船造的也太粗糙了些。”

德隆:“哈?”

阿尔松阿道:“这里,这里,这里,可加断层,做隔舱……这里,可造隔层,能保护瓷器这样娇贵的货物不受碰撞,这里……”

德隆脸色从狐疑一下一下耷拉了下来,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些?”语气里颇有质疑的味道。

阿尔松阿唇角勾了一下,又压平,寻常道:“郑和的海船图,是我和德亨一起翻找出来的,我看过。”

德隆不信:“你看一遍就记脑子里了?你当你是德亨,过目不忘呢?”

阿尔松阿语塞,只好道:“造船图临摹了一份,重新放回了皇史宬,我又回去,偷偷临摹了一份。”

德隆瞪眼:“好哇,你偷皇史宬的秘密文档呜呜呜!”

阿尔松阿忙捂住他的嘴,瞪了好几眼朝他们看过来的侍卫,忍着德隆的攻击,在德隆耳边道:“你别瞎说,我临摹是为了好记忆,你当皇史宬的官吏是眼瞎的还是吃干饭的,任由我往外偷东西?我出皇史宬的时候,可是一张纸都没带,造船图,都在我脑子里了。”

阿尔松阿不无得意道。

德隆停止对阿尔松阿的攻击,阿尔松阿松开捂德隆的嘴,德隆讽刺道:“怪不得巴巴的跟来,原来是早有准备。”

“我这叫未雨绸缪,凭本事从皇上那里得来的差事,随你怎么说。”阿尔松阿老神在在道。

学说朝鲜话也是阿尔松阿有目的学的,他不知道德亨要对朝鲜做什么,但先学下来总没错的,这不就用上了。

虽然他朝鲜话学的一般,但作为借口,十分的好用。

“哼!”就算如此,德隆仍旧对他不屑的很。

阿尔松阿不和他计较,掏出纸笔开始写写画画,德隆忍不住问道:“你干什么呢?”

阿尔松阿道:“将看到的画下来,我有些想法,等会去和德亨说。”

德隆语气复杂,但也佩服他的好学和做事勤谨的态度,道:“……你……挺用功的。”

阿尔松阿叹气道:“聪明不足,再不用功,可就真没法看了。”

德隆听这话有异,想问问他怎么就“没法看”了,你要给谁看,见阿尔松阿认真写画的模样,也就不做打扰了。

看完船,众人在一层甲板会和,德亨和郑尽心谈的很投机,阿尔松阿很快加入进去,剩下的傅尔丹和德隆他们,就只能吹海风望蓝天了。

根本听不懂。

如今正是五月份,西南季风开始由南向北刮起来了,虽然航行在渤海之上,海风并不强劲,但有风帆的加持,船行速度不是一般的快。

德亨他们登船的时候,已经是过午了,不过一个半时辰,就到了盖州海岸。

盖州没有港口,但郑尽心为了停船靠岸方便,带着兄弟们临时修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