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第3/5页)

德亨也终于明白,胤禵为什么会敢拿弘晖来要挟德亨,因为京中,局势已经诡谲到任何一个风吹草动,都能掀起轩然大波的地步了。

这也是赵昌为什么会派赵拙言来的最大原因。

德亨人不在京城,虽然消息灵通,但京中局势到底什么样,只有深处其中的人才能说的清楚。

德亨是个非常有主意的人,打小儿就是,不是谁来找他,说几句话他就能轻易相信的。

赵拙言不同,赵昌是知道赵拙言已经投靠了胤禛,具体说,是投靠了德亨和弘晖,所以,出于私心,他派了赵拙言来开导他。

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候,屁股一定要坐稳了,不能乱,不能急,更不能冒然做决定。

良久,德亨才道:“这么说,这虎符,我是必须要交出去了?”

赵拙言点头,道:“交,不仅要交,还要痛痛快快,感激涕零的交。”

“否则,雍亲王危矣。”

德亨:……

“皇上……信了?”

关于说他拥兵自重那些话,康熙帝真的信了吗?

这回,赵拙言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摩挲着茶碗,好半晌才道:“别说咱,就是义父,也没弄明白,皇上到底是信还是没信。”

德亨长长舒出一口气,心道,幸好,水师、大船他都派出去了。

只希望去美洲的、去缅甸、去印度的人和船行动能够再快一些。

只要走了,这些就都跟“虎符”无关了。

最好留一个空壳子衙门给那个御前侍卫。

不知道向缅甸迁移灾民这一手还能不能做……

至于庙屯,德亨心底暗道侥幸。

其实他的兵大部分都在虾夷岛。

因为庙屯实在是太冷了,一年有一半时间都是冰天雪地,既不利于练兵,也不利于生产,更加没有敌人,要这么多兵做什么?

阿尔松阿的实验室都搬虾夷岛深山里面去了。

庙屯常驻屯兵和黑龙江、三姓之地一样,是标准的两千人,更多的是兵员家属和种地的百姓。

因为庙屯城市建造的实在是美丽,供暖系统健全,不惧冬日冰雪,大家伙儿都乐意住那里。

就算将虎符交出去了,也就只是交了两千火枪骑兵而已,多了,再没有了。

至于水师,呵,大海这么大,谁都弄不清楚德亨到底有多少水师。

照两江、两广总督估摸着,顶多就五千吧。

这是赵拙言给德亨透露的两位总督给康熙帝上的折子,还道:“若是皇上问起来,您就说有八千,其他的都送去南海子给皇上建行宫去了。”

这是康熙帝的老习惯了,爱将臣子报的数往上加一倍。

另外,赵拙言还道:“您最好将造火枪的方子献上去,以正您忠心不二之清白。”

德亨叹道:“这个,我早就准备好了,不仅方子,我还让匠人特地打造了一款礼炮,预备明年皇上登基六十年庆贺时献上去,讨他老人家欢心的。”

赵拙言笑道:“别等那个时候了,现在就献上去,等黄花菜凉了的时候,后悔都晚了。”

德亨点头,道:“既如此,我修书一封,让那位大人一起带回京给皇上吧。”

赵拙言转了转眼珠子,在德亨耳边坏笑道:“最好是给搜出来的……”

如此这般这般说了一通,德亨皱眉:“这不大好吧?”

赵拙言:“如此才能让皇上心有愧疚呢,原本是你的好意,现在竟成了‘罪证’了,嘿,到时候看是谁的脸上难看……”

那位御前侍卫办差急切,德亨并未有为难他,痛快交出了两块虎符,让他去庙屯和恰克图调兵去了。

至于赵拙言,他会直接回京,于是,他们就在屯门分开了。

赵拙言头一次在夏天来南洋,水土不服,中暑加拉肚子,就暂时留在屯门修整两天,等好一点时候再启程回京。

然后,两广总督杨琳和巡抚派来的使者、广州将军来访。

杨琳是敦郡王胤礻我所分得旗属佐领中人,就算做到了两广总督,封疆大吏,那也是胤礻我的奴才。

卓克陀达出嫁那一年,胤礻我为了给这位侄女儿添妆,居然派遣府上奴才加急南下,向杨琳索要财物。

说是索要,据后来德亨所知,其实是在杨琳衙门里抢夺一空后,扬长而去。

那真是当自家奴才对待的。

而杨琳对此,半点办法都没有,只能默默接受,然后……

自然是想法子补齐这些亏空,难道要他自掏腰包吗?

怎么可能。

广州商船、洋船何其多,示意一下,就什么都有了。

这两年,德亨在南洋多有动作,商船倒是比之前更多了,洋船几乎是看不到了,听说都被拦在马六甲不让开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