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第3/5页)
张大奎点头,道:“除了这一途径,我想不出,青龙帮一个福建名不见经传的小帮派,是因何落入有心人眼中的。”
陶牛牛沉吟道:“那么,我们此行……”
“一定还会有波折。”张大奎接口道。
德亨叹气,道:“我只是去江浙打个秋风,和那里的土财主谈个合作,怎么会搅出这么多事情来。”
芳冰道:“江浙本就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先前,不管是废太子,还是后来的八贤王,都将那里当做一块宝地重点经营,还有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更是遍布皇上的眼线。咱们去的,本就是是非之地。”
德亨皱眉:“莫不是有谁想对付施家,拿我当枪使唤吧?”
陶牛牛:“说不准呢。谁不知道您这几年人都在海上,您还是海运总督,若是有谁想对付施家,您不正好是一把锋利的刀?更是职责所在。”
德亨轻“啧”一声,道:“那他们可是想错了,短时间内,我是不会对施家怎么着的,他们又没碍着我什么。”
人家只是不乐意福建人上TW岛罢了。
反过来说,福建人为什么一定要上TW岛啊?香港岛还荒着呢,你去香港、去澳门、去海南岛不好吗?
张大奎道:“咱们也不好眼前一抹黑的扎过去,既然涉及到江湖帮派,不如我先行一步,先去金陵探探路?”
猫有猫道,鼠有鼠道,江湖人,自然有江湖人的路子。
张大奎此去,自然是要通过江湖手段打探一些消息出来。
德亨点头,道:“你先去金陵摸摸底细也好,我们此行的目的是杭州,估计李家等多数人,都会齐聚杭州,你反其道而行之,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张大奎问道:“您可还有其他嘱咐?”
德亨想了想,写了一个便签交给他,道:“吴申就在江宁,你去了,若有不便之处,找他帮忙即可……”
德亨的楼船沿着海岸线慢悠悠的走,走了五六日,就到了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这一片海域可是热闹了,风帆林立,大小船只络绎不绝,不是运货,就是载客的。
来自西伯利亚和虾夷岛的商船载满了木材和煤炭,在舟山一带卸货,装载上江浙的生丝、瓷器和稻米回程。
刨除所交税银,来回一趟下来,光运费就能赚不老少。
所以,这几年,沿海一带一村一族的汉子们就合力出钱,从海运衙门或租或买一艘两艘的船,跑上一年的福山港,基本就上就能将船钱给赚回来。
剩下的,跑船所赚就是纯利润了。
如果有那有心的,开一间木材店,面向中低下层的百姓,专门贩卖从西伯利亚运来的杉木和松木,薄利多销,也能赚个盆满钵满。
这树要有人砍,煤要有人挖,西伯利亚和虾夷岛是没有那么多专门做工的人的,于是楼船客运应运而生。
有那想要出海做工的苦力,买上一张便宜的船票,在天暖和的时候去虾夷岛,或者去西伯利亚干上一个夏天,赚上半年的辛苦钱,天冷了,再乘船回来南方过冬,也是一个新活法。
德亨和郑尽心的水师,保障了这条航线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不管是来往的商船和客船,都能如约到港,倒是不用怕,去了就回不来了。
人是这个地球上最坚韧、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只要看到一丁点活路,他们就能给蹚出一条宽阔大道出来。
这些运货的货船啊,拉客的楼船啊,都是江浙大商贾、大乡绅自家造的,或者出巨资从德亨的船厂定制的,所以,德亨才会来找他们“打秋风”。
德亨当然知道他们手里到底有多厚的底子,他自己的船派去美洲和缅甸了,手上有了粮务司和福山港运南洋粮的亏空,可不就得找他们借船借人、甚至是借粮补上吗?
德亨的楼船不是一般的显眼,他人还在考虑要不要去普陀山上拜一拜观音呢,就见到不远处一船打出了旗语,也亮出了旗帜,是琉球王国的尚氏王船。
琉球王国从明以来就是中国的藩属国,每到王位变更,都要大陆这边派遣使臣对他们的国王进行册封,到了清朝,这个规矩也没变。
在明朝和清朝开海禁之前,琉球王国是大陆海上贸易的总代理。
琉球王国是岛国,疆域狭小,没有耕地,自然产出也十分的匮乏,进贡给宗主国朝廷的贡品诸如香料、胡椒、苏木等也都是从吕宋等南洋诸岛贩卖来的。
在自然条件匮乏的情况下,自然也孕育不出诸如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但是,琉球王国并不贫穷。
以至于日本国的萨摩藩经常去骚扰琉球王国,以期能占领这一串岛屿,垄断中国、日本、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权。
在德亨上岛之前,琉球王国居然已经做了有几年的两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