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第2/3页)

允祥忙道:“这女子的脚是什么样子的无足轻重,跟案情无关。”

就不要讨论了吧。

德亨还要道,就听弘晖震惊到不可置信道:“竟然会有人折断幼女的足弓?!天神菩萨,真不会有这么残忍的人吧?就为了好看?”

呃,震惊的有些过头了,德亨都不敢去看他,就怕雍正帝和怡亲王兄弟两个以为他们兄弟两个在唱双簧。

弘晖开始对雍正帝正谏,道:“汗阿玛,若读书人之中真的有此变态,只为了一己私癖,就无视此等惨绝人寰的手段摧残幼女,一经发现,定要严加惩治!”

德亨暗暗憋了一口气,悚然变色道:“这应该只是个例吧?应该不会形成民间风气吧?天呐,若是天下女子的脚都断了……”

弘晖再接再厉:“那群读书人都是没心肝的,若真吹捧起来,百姓多有愚钝之人,保不齐就要跟风,最后成为风气吧?”

德亨正色对允祥道:“十三叔,您一定要弄清楚死的女子的脚到底是折断的还是完好的,这关乎民俗民情民生大问题。要让天下人知道,我满清朝廷是绝对不会恶意摧残幼女之足的,我满清马上打天下,妇女亦能骑马上战场,若是此等劣习之风吹起来,岂不是与我大清立国有悖?”

允祥皱眉:“这是民女,就算这风气助长起来了,那也是汉人的事,跟我旗人没甚关系?”

德亨眉头皱的更紧:“满汉一家,都是皇上的子民,怎么能说没有关系呢?”

允祥:“汉人本就不逊,光管他们就够头疼了,咱们管天管地也管不到他们的女人的脚上去吧?”

德亨:“或许,他们就是想从女人的脚上大作文章呢?”

允祥:“……”

他明白了,是德亨自己想在女人的脚上做文章,具体点,是在“断足”上做文章。

允祥干脆问道:“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

雍正帝也似笑非笑的看着他,德亨清了清喉咙,道:

“先弄清楚这已故姑娘的脚是好是折,若是好的,按大清律,详查她死亡经过。若是折的,请皇上昭告天下,家有断足女的,自觉点,以后就不要进京了,就算进京科考,考上了名次,也不会录用。”

“哼,无稽之谈。”雍正帝点评道。

允祥闲谈一般笑道:“倒也不用特地昭告天下,只要皇上放出话去,断足女不可敕封诰命即可。”读书人进京科考,三年一次,这么多读书人,你怎么核实人家家中是否有断足女?

敕封诰命的就不一样了,送圣旨的时候顺便检查一下,还可实施。

只是,仍旧很玩笑就是了。

所以,允祥继续用玩笑的语气道:“读书人最会听话听音,只要他们知道,皇上不喜欢断足女,民间断足之风就不会助长,此为‘楚王好细腰’之故。”

顺便调侃了一句,惹来雍正帝指指点点。

这也就是德亨,拿着女人的脚说了半天,要是别人,不等雍正帝出手,允祥早就将人轰赶出大殿去了。

简直荒谬到荒诞,玷污了庙堂之圣洁。

事情说到这里,德亨已经很满意了。

其实,女子断足裹脚之风应该是在更往后的年代,至少到现在,就跟雍正帝说的一样,女子、并不是所有女子,多是天生脚宽脚肥的女子,为了脚美,在骨骼生长的阶段,会将脚缠起来,这样脚骨就不会往宽里长,等脚定型之后,穿鞋子好看,放开后,也不影响骑马跑步。

不管是旗女还是汉大臣家中女儿,上层社会流行的都是这种不影响脚健康的缠脚方式。比如说,卓克陀达和锦绣十来岁的时候就缠过脚,因为她们天生的骨架大,长成后,卓克陀达身高有一米七,锦绣有一米七二,相应的,她们的脚就比一般女子要大。

为了穿鞋好看,她们会在十来岁的时候将脚掌缠上,这样骨头会继续长长,而不会继续长宽了。

锦绣和德亨定亲后,都还是缠脚的状态,还是德亨知道后,明确跟她说他不喜欢,她才放开,之后也没再缠过了。

雍正帝说他没见过断脚裹足,但德亨是真的见过的。

就在前年,他去杭州,两江总督给他送了两个歌姬,这两个歌姬就是断足裹成的“三寸金莲”,当时德亨质问两江总督是怎么回事,两江总督给他的解释是:上有所好。

这个“上”,就是只当时的康熙帝。

康熙帝喜欢脚小的女子,中后期所进嫔妃,几乎全部都是从江南、大多是从苏州、杭州两地输送的。

允禄三兄弟的母妃王氏,就是天生的小脚,再加上缠足,那是真正的三寸金莲,走起路来聘聘婷婷,如弱柳扶风,非常的有风韵。

但这种“天生丽质”的女子毕竟是万里挑一都不一定能挑出来的,为了迎合这种“上”好,江南士绅们就想出了这种幼女断足,人为制造“三寸金莲”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