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第3/3页)
康熙帝朝时,为避免旗主做大,康熙帝给每旗设了都统、副都统,管理各旗分内的旗务,将诸王等旗主,从旗务中解脱出来,削弱他们对手下佐领的掌控。
但政令嘛,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康熙帝很有耐心,他活的久,不存在人死政息的情况,所以,一年一年的,随着诸王死的死、残的残,都统逐渐掌控了各旗,所谓的旗主,慢慢分化成领主(德亨领了四个旗的佐领,不是旗主,而是领主),最后渐渐成了一个名号,实权几乎丧失于无。
但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像是德亨这样有手段的人,手下佐领就自发的靠上来:咱们听您的,不听那什么都统的。
这样,德亨这个领主,真正的掌控了手下的佐领。
现在,雍正帝重申这项政令:一切旗务,全归都统、副都统管。
尸位素餐、畏惧旗主、领主的,撤职,换能做事的上去。
重申政令是不够的。
雍正帝还下旨,王公旗主、领主在本旗的护军营,撤出王公府邸,分散去守卫紫禁城外围和皇城,王公手中的亲军,分拨去上三旗行走。
守卫王公府邸的官兵,从其所属佐领中,定额挑取,入府当差。
亲王府定额200人、郡王府定额150人、贝勒府定额100人、贝子府定额80人、镇国公定额60人,辅国公定额40人,都有明确规定。
其实,多数王公府邸对这两项政策是钝感的,因为养人是要出钱的,管理旗务是需要出力、动脑子的。
这些王公早就被康熙帝收拾的服服帖帖了,不服帖的都被扬了,所以,那什么旗务啊、亲兵啊,本来他们就用不到啊,没了就没了吧。
但像是允禵、允祺、允祐、衍潢、弘晖、德亨、弘昇这些手中有兵,也有能力养的起这些兵的王府来说,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尤其是德亨,他手下的兵,那是真正的兵勇,个个都是用时间、金钱打磨出来的。
皇帝一句话,说没,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