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第2/3页)
允禩道:“我建议,可以多印一些纸币,在以旧换新的时候,可以让百姓自主选择,是选择多换纸币还是多换新铜钱。”
一般情况下,朝廷改元铸新钱时候,会用新钱以一比一的模式和百姓换旧钱,这种旧换新模式,一般发生在钱庄和大的店铺里面,这样百姓来此交易,花出去的是旧钱,找零的是新钱,以达到从上到下收回旧钱的目的。
天盛朝以旧换新也是这个模式,只不过,换出去的,是一分纸币+三分新铜钱的模式,带有几分强硬推行的意思。
如果纸币接受良好,那就改成自主选择好了,你要全换纸币,或者全换新铜钱,或者两者混合,都随意。
弘晖问道:“十三叔呢?可有问过他的意思?”
允禩努力让自己不要笑的太明显,尽量不带任何多余情感的就事论事:“他啊,又犯病了。”
弘晖:……
德亨轻咳一声,翻翻这里,看看那里,以表示自己很忙的样子。
弘晖叹气:“也不能总是这样,要不朕去找他说说吧?”
允禩说允祥“犯病”,不是说他身体上的病理,虽然允祥双腿确实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都能治,他真正的问题,是心病。
雍正帝宾天,允祥都表现顺势接受的样子,但当他从德亨手里接过真正的纸币时候,他就开始“发病”了。
他跟雍正帝……应该说,天下所有人,可能只有德亨自己,或者现在再加上一个弘晖?才知道,他们要发行的纸币真正是什么样子的。
而在雍正朝,德亨别说拿出纸币实物了,他连纸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他给纸币做了多少防伪措施都没透露一句。而允祥和雍正帝都以为,德亨所说的纸币,追根究底就是一张纸,上面印了面额,让百姓拿去当钱使。
纸币发行所倚靠的,就是皇帝的信誉。
所以雍正帝会对纸币有那么大的期待。
而德亨没有说,这纸币,本身价值,就是可以当钱、甚至比铜币还值钱,和金银一样,可以溢价使用的。
恐怕,德亨所说,只有那句“国家公信力”才是重点,而他跟雍正帝,都意会错了。
允祥和已经死去的雍正帝同频了,在德亨这里,他感受到了“背叛”。
以及,那种不在一个世界的、不能共鸣的,深深的无力感。
德亨真的是跟他们一样的人吗?
在德亨眼里,他跟雍正帝,是不是跟跳梁小丑无异。
如果说纸币是无能为力之事,那么,《登极诏》以报纸的方式刊行天下所带来的影响,对允祥就是暴击了。
雍正帝初初登基之时,也颁布了《登极诏》,他怎么就没见德亨对此有一分一毫的建议呢?
若是以“刊行天下”为引,允祥相信,就算再难,四哥也会将报纸办起来的。
然而,没有。
德亨连提都没有提一句。
允祥再次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德亨心中的皇帝,从来都不是四哥,而是弘晖。
纸币和报纸两相叠加,让允祥彻底病倒了。
弘晖遣御医去给他看诊,御医郑重其事的去,犹犹豫豫的回来,给断了个“郁结于心”的结果,然后开了一道太平方。
御医的意思是:十三爷根本没病,想开就好了。
允祥也觉着自己这样未免矫情了,大侄子弘晖对他不错了,所以他自己开导自己一番,就又去上班了。
但是吧,自己以为接受了,但看到当事人,尤其是看到德亨时候,允祥总是心里不得劲儿。
表现出来就是,他的“病情”反反复复的,允祥都有请辞的心了。
允祥不爽快,允禩可就爽了,只是尽量不要让自己看起来小人得志,落了下乘而已。
弘晖说自己去怡亲王府看看允祥,允禩就劝道:“说不得您去了,他病更重了呢?还是叫御医去看吧,带两句问他什么时候病愈的话,他能明白什么意思的。”
弘晖看了眼热切给他出主意的允禩,对德亨道:“要不,你去看看?”
德亨脱口道:“我才不去。”
跟我有什么关系,做什么要我去。
弘晖无法,只能继续向允祥府上派御医。
说完试题和纸币,弘晖又说起另外一件事:“十八贝勒遣人来报,范毓馪已经到承德了。”
德亨:“可有说,他……怎么样?”
允禩冷笑:“他敢怎么样?”
德亨叹气:“鄂罗斯大使馆连接着东方和欧洲,举足轻重,他……功勋卓著,堪比开疆拓土了。”
弘晖正色道:“这一点朕不会否认,也不会含糊其辞,朕不仅要重赏,还会刊登报纸,昭告天下,朕有此肱股之臣。”
允禩点头,虽然心里觉着太过了,但若是在召开万国来朝会之际封赏的话,具有另外的意义,那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