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过桥米线 朝食吃不饱上值都没心思!(……(第5/7页)
陆怀砚将这一整个海碗的过桥米线吃完,满足地将嘴唇擦拭干净。
虽说没吃到她的云吞面,但是今日的这份朝食,佐料丰富,咸淡相宜,一碗下肚,也令人在这寒冷的冬日以无限的熨帖暖胃。
他起身正准备离开,余光瞥到了身旁的裴珣,正仰头将一整碗汤底都喝了个干净。连声招呼都没来得及跟他打,径直又冲进那长长的队伍之中。
陆怀砚:“……”
看来食堂限制每人的用餐份量这决定,还是十分正确的!
……
等众人都用完朝食,丁復虽然是第一个走进议事厅的,却发现陆少卿已经在那坐了有一会儿。
他将从兰香院拿来的卯簿和彤册取来,呈了上去:“大人,东西拿来了。”
陆怀砚接过册子翻开,他翻的很快,直到看到了某一个名字才堪堪停下。
两本册子,一本上面写着:【冬月十八日,绿芜,月事。】
另一本上记着:【冬月十八日,绿芜,永平侯世子。】
同一个日子,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情。一个来了月事的女子,怎么可能同他人欢好?
陆怀砚的眸色一沉,只觉脑子里的迷团只差一点点就能拨开云雾,他却被这片大雾困在原地,迟迟看不清前路。
思索间,其他几人也并排走了进来。
几人全都是一副餮足的模样,剔牙的,拍肚的……最后走进来的孟淮更是顶着个圆滚的肚子,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拎着个食盒。
丁復瞪大了眼睛:“你怎么能多领一份!”
孟淮挑了挑眉,小心翼翼地将食盒放在桌上,生怕洒出来汤汁,这才说道:“谁说老夫多领了,一人限量两份,我这是第二份,特地留着午食吃的!”
众人:“!!!”
他们怎么没有想到!一个个全都撑着肚皮吃完了!
丁復气得牙都酸了,骂道:“你这个老狐狸!”
想到如此绝妙的主意也不知道跟他们分享一下!
就连裴珣也幽幽地叹了口气:“不知为何突然定下了这限食规矩,不然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吃上一碗。”
“还吃!”丁復更气了,就是眼前这位大理寺编外人员,跟着他们连吃了两日,还吃得比谁都多,恨不得案子立马告破,让人赶紧回他的刑部去。
陆怀砚闻言把目光看向吕一璋和康墩二人。
吕一璋被他的眼神一盯,这才反应过来,连忙上前道:“永平侯父子二人的风评简直是天差地别。”
“永平侯饱读诗书,温文儒雅,平日与街坊百姓说话都是如沐春风,在十里八街都是人人称赞的。”
“偏偏这般文人学士,却生了个不学无术的嫡子,整日流连浪荡在青楼妓馆,衣衫不整,身边常常都是被一群女妓环绕着。”
任谁都感叹一句:“作孽啊!”
陆怀砚听到这里有些疑惑,问道:“永平侯不曾管教?”
“管啊!”吕一璋说道,“那些乡亲们说他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怎么都教不起来,就放弃了。只要他不出去惹事生事便算是烧高香了。”
陆怀砚手里的笔停了停,接着问道:“永平侯只有这一个儿子?”
“只有这一个儿子。”
“纳了几房妾?”
“两、两三房吧。”
“都没有子嗣?”
“没有。”
毛笔继续在那张白纸上涂涂画画,终于在停了下来。
他落了笔,目光灼灼似火:“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永安侯夫人是李崇的女儿,可对?”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个名字皆是一惊,个个面面相觑,就连裴珣的脸色也不是很好看。
陆怀砚轻笑一声:“就事论事罢了,这么紧张干嘛。”
他们这才松了一口气,脸色却依然有些青白交加。
陆怀砚又把目光看向了崔小篆。
崔小篆连忙上前。
“陆少卿,我有一个相当大的发现!”崔小篆竟是将整个长安城的户籍册都拿了过来,说道,“胡四周围的邻里都对他没有什么印象,唯有一户,提起胡四名字时便开始眼神闪烁,支支吾吾。我便去京兆府调来了这户籍册,想看一看这户人家的资料,没曾想——”
户籍册摊开的那页,有一名字旁亦然用一行朱笔标注着:张姝,女,卖于胡四为奴籍。
陆怀砚抬眸:“这张姝……?”这名字怎么似乎在哪里见过。
崔小篆:“张姝,就是兰香院里的绿芜!她被胡四买走后,又被他卖到了这青楼里!”
众人皆是眼睛一亮。
绿芜的证词里,可从来没有提过这一茬!
“走吧。”陆怀砚思索片刻,对着一直坐着的裴珣说了一声,“裴侍郎现在可以重操旧业,去卖卖你那张脸了。”
裴珣一听,方才青色的脸色顿时漆黑如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