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黄焖鸡米饭(二) 御史台众人:“……

乾德帝即使性子再好,此刻也有点面露不虞。

“陆卿又有何事?”

陆钧不慌不忙地叉手行了一礼,而后说道:“司农寺近来培育了一种种植方法,即使是冬日,也可种植瓜果蔬菜。”

不是为了那事?原来竟是误会他了。

乾德帝脸色好转了一点,这才细细品味他方才的话语,惊讶道:“冬日也可种成蔬果?!”

这岂不是祥瑞之兆,天佑大胤!

陆钧回道:“是的,不仅如此,那白菜亦是水灵,臣特地带了一些过来,以正此言非虚。”

乾德帝眼睛一亮:“呈上来。”

木盘中鲜嫩欲滴的白菜亦是带着翠色,同他们之前所食并无区别。

陆钧道:“如今司农寺建起了暖棚,不少蔬果亦可以在这寒冬里成功存活,想必推广后,我朝百姓也可在冬日里种植瓜果。”

“好好好。”

乾德帝一连说了三个“好”字,此事若能成,他也定能在日后的史记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垂范千古。

乾德帝朗声大笑道:“冬日里的这一抹绿,甚是亮眼!陆卿立了大功!”

他还以为这父子俩都是来找茬的。

乾德帝一直以来都是个惯会自省的帝王,这般一想,立马一改方才的神色,说道:“赏!”

“陆卿想要什么?”

陆钧谢恩后,说道:“承蒙圣人关爱,臣什么都不缺,只是……”

这个“只是”后,停顿了一瞬,又笑道:“犬子顽劣,却一心报国。方才听了这么一出闹剧,想替他请个活儿。在春闱来临之际,将方才那一应人等移交大理寺,好彻查此次的秋闱舞弊案。既是给天下学子一个交代,也算全了他想报答圣人的厚爱。”

乾德帝:“?”

好家伙,原来这老狐狸在这等着他啊!

他就说这陆钧早没培育出来,晚没培育出来,偏偏就在这个时候,让冬日里种出了蔬果,原来是另有目的啊。

但,金口玉言,他既然方才说了赏,那便也不会收回。只是查这次的秋闱舞弊案子,又不是立马就要翻旧案。

“朕,允了。”

“谢圣人。”陆钧恭敬道。

他是谢恩了,但在场的其他人倒是开始议论纷纷了。

“陆寺卿的儿子?谁啊?”

“这也没听说过啊?藏得可真够深的。”

“你们别忘了他岳父是谁?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霍老将军!人家自然是将家中的独苗苗藏好。”

“想来也是,他们这一家人,可都有够低调的……”

“我方才听见大理寺,陆寺卿的儿子,大理寺……嘶——我好像知道是谁了。”

“谁啊?”

“嘘,小声些。”

“……”

在场唯有知情的几人伫立一旁垂眸不动声色,尤其是裴令公,想起自家那不着调的儿子这些时日所求,无声地叹了口气。

罢了,圣人看起来也没有抗拒此事,他也这把年纪了,就由他们这些小辈们折腾去吧!

……

次日一早,枯了一冬的草地似乎在一日之间冒出了些新芽。

而长安城里也比往常都要热闹许多,大街小巷里更是多了许多背着包袱,提着考篮的读书人。

但除此之外,街上更是有许多大理寺的人来往贡院与礼部之间,说是要彻查前些日子闹出来的舞弊案。

如今好些人聚在一起就在议论此事,就连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也是将此事描写的绘声绘色。

“怎么事到如今,还有人敢铤而走险,行这舞弊之事?是先前的教训还不够深吗?”

“谁说不是呢,我看啊,还是当年杀的人还不够多,这些狗官才敢如此胆大妄为!”

“没错!就该再多杀些人,以儆效尤!”

众人骂骂咧咧之间,突然插进了一个不同的声音。

“我倒是觉得,当年那事有蹊跷。”

“什么蹊跷?”被反驳的人抬头望去,只见是一个青衫学子,相貌堂堂又出口成章,方才那副不屑的模样稍稍收敛了一些,说道,“你倒是说说看。”

“当年那桩案子本就有许多无辜冤死之人,只是上头处理的急,这才推出来一个‘替罪羊’罢了。”

“你说李崇是替罪羊?”那人显然不信,“口说无凭,你有什么证据!”

“证据嘛~”青衫学子摇了摇扇子,意味深长道,“这满大街都是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人在查案子,想必马上就能知道了。”

说罢,青衫学子摆摆手,留下一锭茶钱就走了。

……

大理寺和御史台的众人一同从礼部搬了不少卷宗,一摞接着一摞往外头的箱子里装运着。而礼部的人如今连他们的最大的柳尚书都被关押在大理寺里,谁也不敢吭声,生怕一不小心就触了他们的霉头连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