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066(第4/4页)

“大哥他们呢?没写吗?”杜思苦把信还给了老五。

“听二哥说,中午一起吃了饭,饭桌上说了。”老五心里有些愤愤不平,“中午吃饭也不去学校叫我。”

也怪她粗心,觉得爷爷奶奶病好了,晚上回来就行。

门哐的一下被撞开,

“妈!”

小姑回来了。

小姑扑到杜奶奶身边,痛哭起来,“爸,好好的,怎么走了!”

本来杜奶奶都被老五劝好了,小姑这一哭,杜奶奶又跟着哭起来了,“老头子啊,你怎么这么狠的心啊,把我们母女俩扔下不管了……”

母女俩抱头痛哭。

杜思苦:“妈说让我做饭,我先出去了。”

老五也想出去,可怕杜奶奶哭得太狠,再晕过去,只能上前劝:“小姑,奶奶哭了一下午了,你伤心也忍忍。”

要是哭瞎了可怎么办啊?

小姑听不懂进去。

老五脑子一转:“小姑,爷爷留了遗书,提了你。”

小姑抹了抹眼泪,“给我看看。”

老五把遗书递过去。

小姑伸手了,开始看遗书。

这看着看着她这眉头就皱了起来,爸是怎么回事,怎么把东西全给了大哥!

屋子都给大哥了!

钱也是!

她跟二哥呢?

看到后面,上面提了让杜得敏以后自己靠自己。

还叫她好好养孩子!

她一个人怎么养孩子,大哥在这呢,怎么不提让大哥帮着她一起养养!

杜得敏越看越生气。

这老五还没毕业呢,就把工作的人情都给留着了,她家文秀就比老五小一岁,不给安排?

松县。

阳市的民警同志带着于月莺下了火车后,就把于月莺送到了松县的收容遣送站。

还好这边有值班的人,把人收了进去。

“这次遣返的费用是三块钱。”

收容遣送站经费不足,没钱给阳市的民警同志,这边的同志道,“明天你跟我们一块去她家里,这东借西凑的,应该能凑齐。”

于月莺脸色一变。

“不用,我钱我自己出。”9号那天走的时候,姨妈给了她十五块钱,说是让她交给她妈的,她妈的钱,还不是她的钱。

于月莺掏出了三块钱。

阳市的民警同志接了,还好心叮嘱了一句,“没有身份证明,就不要去别的城市了,你一个姑娘家,在外头也不安全。”

火车上每年都有妇女儿童失踪,一年几十起。

这南来北往的,查都不好查。

于月莺:“我办了暂住户口的,我来的时候有大队里的介绍信。”

有人害她。

她是头一次被亲人背后捅刀子,心里气得很。

阳市的民警同志走后,于月莺求着松县收容站的同志,“同志,我是本地人,明天一早我就自己回家去,不用麻烦你们,行吗?”

被人押着回去,多不好。

“这可不行,”收容站的同志道,“我们这边要接收登记,你这样的行为很严重,我们收容站还要对你进行劳动改造,安排思想教育。”

还要观察后续。

要是行为不好,还得继续教育。

一个姑娘家,当了盲流,这不是丢他们县的脸吗?

还在劳动改造?

于月莺眼前一黑,“同志,我这事真是误会啊,我有身份的。”

又哀求着,“我还一点钱,您看能不能抵这些过错。”

大不了把十二钱全交出去,落一个好名声,清清白白的回到大队。

“同志,你这思想很有问题啊,我看你这政策教育不够啊。”收容站的人语气更严肃了。

这个于月莺同志,问题很大。

次日。

于月莺被收容站的同志送到了五沟大队的大队部。

很快,大队就派人去了于家,通知黄彩荷跟于强过去。

黄彩荷两口子到了后,大队还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呢。

于月莺抱着黄彩荷哭了起来,“妈,姨妈一家欺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