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44(第3/3页)
杜思苦:厂长这工资真不是白涨的!
原来有这么多事啊!
正月过后,阳历三月七号。
老五开学了。
这时杜母还没有从娘家回来,杜奶奶现在是一个人在家,杜父不太放心,有时候会让朱婶那边中午帮忙送点菜来。
至于于月莺这个亲戚,他是不指望的。
杜父抽空给大舅子的家具厂打了电话,才知道丈母娘病了,这下便不好催了。
杜母回娘家给亲妈尽孝,他能说什么?
松县,五沟大队。
大队把于强的宅基地还给黄彩荷了,于大伯一家也被大队的干部‘请’回去了。
当然,黄彩荷也没走成。开春了,这边要种油菜,黄彩荷的户口在大队,她得跟着大家一起下地播种赚工分。
于月娥想到那天她妈领着她去大队,她把于大伯是怎么关她的,打她的,不给她饭吃的事全说了。
大队的的狠狠教训了于大伯一顿。
于月娥每敏想到那天的情景,做梦都会笑醒。
活该!
黄彩荷不敢睡主屋,晚上是跟女儿挤着睡的,从昨天开始,她这眼皮就突突的跳,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黄彩荷是想回城里的,可是小女儿不肯。
这天早上,黄彩荷刚起来,于奶奶(婆婆)就过来了。这老太婆不向往日那样板着脸,语气也算和气,“小黄啊,月莺这孩子是怎么回事啊,她爸没了,她怎么也不回来看看?”
月莺?
黄彩荷眉头一皱,“不是跟你说了吗,她找了份临时工的活,要是回来,这工作可就保不住了。”
好端端的,怎么会提大女儿。
于奶奶道:“她爸走了她不回来,过年也不回来,这回头到了清明,总该回来拜一拜吧。”
黄彩荷:“我会跟她说的。”
于奶奶还想说什么,可见黄彩荷一脸不耐烦,就走了。
儿子不在,她跟这个儿媳妇也没什么可说的。而且,这个儿媳妇跟城里的娘家联系上了,要是出什么事,娘家要来撑腰的。
黄彩荷在屋里坐了一会,想着刚才的事。她忽然想到了这老太婆几十年没有音讯的出嫁的女儿,不好。
这老太婆不会想故技重施,把月莺给‘嫁’了吧。
老大家的儿子要娶媳妇了?
黄彩荷心里一沉。
回屋把钱跟粮票这些东西贴身带着,衣服就不带了,都是些破衣服。她想了想,把于月莺的衣服找出来。
“妈,你在干什么?”于月娥瞧见了,进来问。
“给你姐把衣服寄过去,再过两个月天气就要暖和起来了。”黄彩荷说着把衣服包好,于月娥瞧着都是姐姐的衣服,就没再问。
她生怕她妈打包他们娘俩的衣服。
打包衣服,就意味着要走,于月娥不想走,她就要在五沟大队,她才不想去什么姨妈家、姥姥家呢。
那是住别人家,看别人脸色。
“月娥,你去给你姐寄衣服,你去不去?”黄彩荷问。
“我看家。”
黄彩荷走到门外,“月娥,你真这么喜欢大队啊?”
于月娥狠狠点头:“当然了,这可是咱们家!是我长大的地方!”在这里,她是父母宠爱着长大的孩子。
黄彩荷看了于月娥一会,转过头,“我去大队了。”
“妈,快去快回。”于月娥高高兴兴的。
这次她妈帮她抢回了她们家的宅基地,她对她妈的态度也好了不少,起码,不像以前那样,处处瞧不上了。
黄彩荷到了大队,“队长,我去县里给月莺寄些东西过去,我家月娥就麻烦你帮忙照顾一下,这会过去,估计得明天才能回来了。”
她掏出了五毛钱,给了大队长,“这是孩子的饭钱。”
“两顿饭的事,不用这么计较。”大队长摆摆手。
黄彩荷硬塞给了大队长。
这才走。
出大队的路上。
“月娥她娘,这是去哪啊?”
“去县里邮局给我家月莺寄衣服,她走得急,衣服都带够呢 ,那边冷得很。”黄彩荷打着招呼。
这下,大队的人都知道她去县里给孩子寄东西了。
晚上。
大队长让儿子去叫于月娥到他家吃饭,后来,一摸口袋,乖乖,怎么五块钱?
还有个五毛。
这月娥她娘怎么给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