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206(第2/3页)

用鲁厂长的话说,工人嘛,勤劳吃苦,这食堂的菜能够吃饱就行了,大鱼大肉是要不得的。

这五年来。

机修厂跟家具厂合作的床垫业务被鲁厂长分出去了,包副厂长想办法从机修厂离开,调到了‘东方床垫厂’,成了负责人,当了厂长。

随着床垫的出口越来越多,‘东方床垫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包副厂长想了法子,找政府新批了一块地,把床执厂整个搬了过去。

原机修厂二车间的电风扇业务,鲁厂长心里颇有想法,阳市机修厂作为一个机修厂,该以为修理为主,做什么电风扇啊,自行车啊,都不是主营业务,把该修理这块捡起来。

所以,这五年,鲁厂长在机修厂是把‘修理’这块看得最重的。

只可惜,机修厂‘修理’业务是起来了,但是吧,这块盈利与其他的项目比起来,还是差远了。

机修厂利润下降,可每年还在招人,老员工新员人的工资加起来,都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每月工资都会延迟两天发。

到了今年,已经延迟五天了。

厂长办公室。

鲁厂长把四个车间的主任都叫过来了。

“今天把你们叫过来,是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商量,看看你们的想法。”鲁厂长说,“你们别站着,都坐。”

顾主任与其他三个主任坐了下来。

“小顾,你也是老同志了,咱们市的自行车厂,原先就有出口的项目,这次他想买下咱们厂折叠自行车,放他那出口,你觉得怎么样?”鲁厂长看向顾主任。

顾主任慢慢抬头,“厂长,咱们厂参加广交会都有五六年了吧,这折叠自行车的出口咱们厂自己就可以出口,为什么要跟他们合作?”

这自行车出口,不比卖给国内赚得多?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

他们新式自行车早就有了固定的合作伙伴。

鲁厂长道:“这广交会那边的出口,进账慢,这跟咱们市的自行车厂合作,他们下个月就能把款打过来。”

来钱快。

虽然比出口少了一些,但是这资金一进来,厂里就能周转了。

顾主任:“厂长,上头的外汇任务年底就下来了,要是把折叠自行车卖给自行车厂,那咱们这任务指标就完成不了。要是上面问起来,那只能您去跟他们解释了。”

鲁厂长听到这话,表情严肃起来:“那还是先完成上头的指标吧。”

他没想到今年上头又下了指标。

“好的。”顾主任说完,再不言语了。

之后,鲁厂长又把主任打到了二车间的电风扇项目上了,二车间的徐主任倒是没有出口业务,在鲁厂长的步步紧逼下,只能先挪出一半的货,给鲁厂长谈好的合作单位。

这价钱比以前卖的低了十块钱。

至于三车间的主任,现在是阮子柏,这位是阮副厂长的儿子,鲁厂长掠过了他,没找阮子柏的事。

五年前,鲁厂长上任,阮副厂长没转正,病了一场。

后来阮副厂长回到厂里,发现这个鲁厂长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的,口号喊得响,但是这实事没干几件,还把厂里折腾得够呛。

阮副厂长就又精神起来了。

鲁厂长吃了几次亏。

谈完话。

四位车间主任从厂长办公室出来了,二车间的徐主任下楼后,与顾主任挨着走。

离开办公室,去车间的路上。

徐主任低声与顾主任说:“咱们厂交税一年比一年少,听说上面要派人来查。”他听到了风声,但是不确定消息真假,所以想问一问顾主任。

顾主任是他们中消息最灵通的。

顾主任道:“咱们好好干活就是了,剩下的事不归咱们管。”

不管是税收少了,还是厂里钱赚少了,都是厂长的事。

上面派人来查,那也是查厂长跟查财务。

徐主任:“我侄女还在财务科呢。”

是休假,还是调走?

杜家。

杜母愁死了。

杜老三到现在都还没有结婚,都是三十岁的人了,怎么这婚事就这么不顺,一拖再拖。

“老三,你看卫东也是前两年结婚,孩子都有了,你瞧瞧你,怎么就不肯花心思好好找个对象呢?”杜母唉声叹气。

杜老三:“隔壁沈大哥不也没结吗。”比他还大呢。

说的正是沈洋。

“妈,隔壁不也没着急吗。”

“那沈洋是离过婚的,你跟他比什么。”杜母道。

杜老三这五年没找着对象,只有一个原因,杜母的要求太高了。要姑娘孝顺,懂事,有工作,还不能补贴娘家……

反正,这找来找去,就算有个满意的,相看那天,杜得敏在院子外头大声一通闹,这事就成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