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227(第3/3页)

文秀心思单纯,不能被杜得敏拉到这样的泥潭里。

文秀点头:“爸,我知道的。”

这十年来,父女俩相依为命,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彼此都很清楚。只要好好过,日子总会好的。

瞧,现在不就是吗。

郭庆格:“你四表姐的事你知道吧。”

说的是杜思苦。

文秀迟疑了一下,“她,听说结婚了。”

“不是这事,”郭庆格说,“你四表姐在机修厂的时候,你舅舅舅妈时常过去找她,后来工作都叫你舅舅搅黄了。”

他告诫文秀:“你妈,跟你舅舅是一个妈生的。我怕她要是……去你学校找你,闹出什么事,就不好看了。”

“爸,不会的。”文秀道,“妈不是那样的人。”

后面那句她说得很小声。

她隐隐约约的想起了自己随母亲到程家生活的事,似乎,不那么确定了。

郭庆格看女儿这样,索性说了,“你妈来找过我好几回,借了三回钱,合起来有六十块钱了。”他说,“以后我不准备再借了,我怕她要不着钱,去找你闹。”

去学校闹他倒不怕。

他提前跟学校说过了。

文秀脸色微变,然后郑重点头:“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她不会告诉母亲她学校的地址。

也不会从学校寄信给母亲。

之后,郭庆格就送女儿去了农学院读书。

回来后。

杜得敏又来学校找过郭庆格一回,还是借钱的事。

这次郭庆格没有借。

之后再也没有借了。

杜家。

五一的时候,隔壁沈家沈江跟对象摆了酒,办得热热闹闹的。杜母瞧着羡慕得很,又催杜老三娶媳妇了。

过了大约一个月。

杜老三还真带姑娘回家了。

这姑娘姓唐,杜母在沈江的酒席上见过的,新娘子的妹妹,圆脸,不高不矮的个头,长得倒是好生养,就是瞧着不太机灵。

“你在哪个单位工作啊?”

“我是知青,现在在大队。”唐姓姑娘正是唐小萌。

她跟杜老三相熟,也是多年未见了。

要不是这次姐姐结婚,她还不一定能从大队过来呢。

她也被家里催婚催得紧啊,杜老三亦是一样,两人又是旧相熟,一说起彼此的辛酸,那真是一把泪。

这家里都在催,这不巧了吗。

两人一拍即合。

不如领证算了,两人都老大不小了,也算是知根知底。唐小萌知道杜老三是好人,杜老三也知道唐小萌性子实在。

没什么可挑的。

又是头婚。

这太难得了。

之后,两人拿了户口本,五月底,那就是三十号,直接去了民政局,把证给扯了。

杜母这边,对唐小萌不太满意。

“这户口不是城里的,这以后孩子怎么办?”

杜老三:“已经领证了。”

什么!

杜母大受刺激:“这长辈没同意,你怎么就领证了!老三,你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唐家。

厉主任(唐母)知道唐小萌领证后,把女儿骂了一顿。

后来从大女儿唐小棠的嘴里知道,这杜老三人品工作都不错,这才稍稍消气。

“这杜家,其实几个兄弟妹妹倒是好相处,就是那几个长辈,”唐小棠很清楚杜家的事,“小萌婆婆对儿媳妇有些挑剔,不过也不是坏人。倒是杜家的改嫁的那个姑姑,时常来杜家闹,搅得人不得安宁。”

杜得敏为了房子的事,来杜家闹了好几年了,这周围邻居谁不知道。

唐小萌:“我又不跟他们过。”

还说,“我买了火车票,我还要回大队呢。”这马上就要播种了吧,得回去。

厉主任:“你都结婚了,不回来?”

唐小萌,“我先回大队,回头再回来。”

粮食还在地里呢。

厉主任跟唐小棠一言难尽的看着唐小萌。

“那杜家老三,你丈夫就没说什么?”

说到杜老三,唐小萌就高兴了,“没有,他特别好说话,我说回大队,他还给我买火车票呢。”

多好。

她心里悄悄想,杜全可比她妈她姐好多了。

六月。

杜思苦收到了国外的海运包裹,光是检查,就花了大半个月。

等包裹到她手上,已经六月底了。

德语的学习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