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不要了(第3/4页)
“你看看彭四妹的那个老公赵宏民吧。他在乡里也就是个拖拉机手,一个很普通的工作吧。但是在我们村里多少人羡慕啊。”
“还有彭四妹的那个弟弟彭伍,他读了初中,是我们村学历最高的。但是他想着的是什么呢?读好书去县里找个工厂当工人。当然,这个想法没错,我们彭家村要一个中学生干嘛呢?留下来种地吗?”
“但是张集老弟啊,你就没觉得这里有些说不通的事情嘛?”彭学武坐在火盆边上,用一根烧火棍扒拉这火盆里的炭火。
“嗯?”张集看向彭学武。
彭学武道:“你想啊,彭四妹这样的好姑娘都想嫁到乡里县里,找一个工人当丈夫。彭伍这样聪明的孩子都想读了书,以后离开彭家村到县里乡里当工人。”
“当然,这些都无可厚非。人都想要过好日子,我完全理解他们,也支持他们。”
“可是我作为村支书我就会在想。彭四妹这样的好姑娘和彭伍这样的聪明小伙都离开农村了,那我们村里剩下来的都是些啥歪瓜裂枣啊?”
“就这些歪瓜裂枣以后还要拼命的往乡里县里挤呢。”彭学武说了一个大实话。
“你我都打过仗,我就问如果一个部队里没有一些聪明的、有血性的骨干作为支撑,你说这个部队能打好仗嘛?”
这话把张集给问住了。因为国民党军队里确实没多少聪明和有血性的。因为聪明和有血性的要么被整死了,要么投诚了。不过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彭学武的话,因为国民党军队真的打不好仗。
所以张集点点头:“确实。”
“所以啊,咱们村里只会越来越差。因为人都要走了。除非以后中央下一纸文书,让农民以后只许种地。”
“可是这合适吗?《朝闻》杂志里不是写了吗,我们搞社会主义不就是为了消除阶级剥削。要是这么搞不就人为搞起了阶级?农民不也想要去县城买得起各种好东西嘛。”
彭学武说道这里忍不住叹息道:“张集老弟,我实话和你说吧。我今天去了县城,找了县长要了几个招工名额。但是我现在又突然不想把这事儿公布了。”
张集完全明白彭学武现在内心的想法了,他也忍不住叹息一声,但还是开口道:“学武哥,这个该说还是要说啊。”
“我就说说,我就说说。”彭学武笑着摆手,但是笑的比哭的还难看。
当天晚上彭学武给张集接风,他弄了点村里自己酿的地瓜烧酒。张集坐长途车带了一些煮鸡蛋和花生还没吃完,一并贡献了出来。两人就着花生、地瓜干、煮鸡蛋来下酒。
张集看得出彭学武心情不好。这种心情不好不是针对谁,而是一种难以割舍的依恋,是一种对乡土深沉的爱。彭学武希望彭家村更好,但是他现在迷茫了。所以他难受,他痛苦。
等到彭学武喝醉了,张集把他安置在火盆旁,给他盖上自己的呢子大衣。
“彭学武老哥,你是真的对自己的故乡爱的深沉啊。”张集默默的说道。
一夜无话。
转过天来,彭学武又和没事人一样,他拉着张集,让他陪自己一起去县里问县长招工名额的事情。
“学武哥,你昨天……”
“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村里有些上进的年轻人,总不能一辈子困住他们,在彭家村说媳妇都不容易。难道让他们断子绝孙啊?”
村里的交通工具不多,除了一个老马车就一个老的不行的自行车。彭四妹昨天倒是送了自己弟弟一个自行车。但是人家姐姐刚送,自己现在就去借,多少有些不要脸。在县长面前自己可以不要脸,但是村民面前彭学武还是很要脸的。
“嗨,走着去呗。在部队里追击敌人那一次不比十八公里长。”张集倒是无所谓。
听到张集这么说,彭学武也哈哈一笑:“行,那就走着去。”
不过两人最后也没走着去。因为走到半途的时候他们就碰见了赵宏民。昨天回娘家后,彭四妹要在娘家住几天,赵宏民第二天就上班,所以下午就回乡里了。
“支书,去县里吗?我捎你一程啊。”赵宏民把拖拉机停在两人面前。
“这不合适吧。”
“嗨,没啥不合适。我这不是帮县里拉砖吗?刚好顺路了,这拖拉机有三十匹马力,相当于三十匹马呢。在拉你们俩也不费事。”
在赵宏民的邀请下,彭学武和张集两人上了运砖头的拖拉机后斗。这放在后世绝对属于严重的交通违规,交警碰见能罚死你。
但是在这个年代却压根没人管,甚至路上要走路去县城的人还羡慕的看着彭学武和张集坐在一堆砖头上呢。
“这拖拉机力是大啊。这么多砖一口气就拉着走了。”彭学武坐着拖拉机轻松的攀过一小段上坡路段,拖拉机都不带停歇的,轻轻松松。要是牛马车,这一段上坡能费老鼻子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