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第7/8页)

元氏想到这个,计上心来,“要不让四郎装病试试?”

明二媳妇就是靠这招拉近跟老方氏的关系的。

赵广昌沉吟片刻,摇头,“怕是不行,娘不像明家婶子好糊弄,一旦被她发现四郎是装的,肯定会怪在咱们头上,那时我好不容易经营出来的那点感情就泡汤了。”

“那怎么办?”

“先这样吧,我和四郎说了,明天起,他和我一起去老太太面前敬孝。”

“太早了,四郎哪儿起得来?”

“我抱他去。”

老人都喜欢子孙绕膝的热闹,赵广安最近沉迷打猎,神龙见头不见尾的,根本不怎么陪老太太,梨花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不像以前寸步不离的守着给老太太灌迷魂汤了,所以现在是他最好的机会。

元氏想睡了,调整了个舒服的姿势,娇软道,“听你的。”

于是,第二天老太太出门,原本已经做到面无表情的她在看到赵广昌抱着赵漾后,眉头皱了皱,“这么早,把孩子抱来干什么?”

不好好睡觉,白天干活就没精神,赵漾负责挖野菜,他不好好挖,族里人的伙食就要减少,真想掰开赵广昌的脑子瞧瞧里面装的什么。

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四郎说好久没跟娘你说说话,今天想陪着你出去。”他拍拍儿子的背,端着温柔的声音喊,“四郎,你阿奶准备出门了,你要去吗?”

赵漾睡得迷迷糊糊的,但没忘记阿耶的交代,小脑袋点了点头,朝老太太伸出手,“阿奶,抱。”

老太太皱眉,“我抱你摔着了怎么办?”

说着,略带埋怨的看向赵广昌,赵广昌微微一笑,“阿奶要提灯笼,阿耶抱你吧。”

只要不让她抱,老太太才不管他想做什么,简单的洗漱好后,提着灯笼就出了门。

早饭在大灶房煮来吃,老太太出门后,赵广昌亦步亦趋的跟在身后,不时跟瞌睡的赵漾说话,“四郎,你不是担心阿奶累着了吗?要不要下地给阿奶提灯笼。”

不待他怀里的赵漾有所反应,老太太先拒绝,“算了,我自己提着。”

小孩子走路不稳,万一将灯笼摔灭了,她也会跟着摔跤。

老太太从来不在这种事上掉以轻心。

赵广昌又跟儿子说,“到了灶房要帮阿奶烧火知道吗?”

赵漾困得眼睛都睁不开,自然赵广昌说什么就是什么。

到了灶房,老吴氏已经来了,见赵广昌抱着孩子过来,眼睛询问老太太,“你家老大又作什么妖?”

赵广昌最近像魔怔似的,几十岁的人还软绵绵的喊娘,老伴儿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老实回,摆明了有鬼。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太太从来只偏心三房,赵广昌为自己谋划点什么也好。

众人眼里,老太太身无分文,没什么好图谋的,真要说的话,恐怕也就那口棺材最贵重了。

可元家人去世赵广昌都没跟老太太提出借棺材的事,现在难不成想把元家人挖出来放棺材里?

老吴氏瞅着赵广昌不注意的时候,小声问道,“我看你家老大越来越反常的,真的不是傻了吗?”

“我试过了,没傻。”

怎么试的老吴氏没问,又道,“你可得把你那口棺材看紧了,最近大家要忙的事情,没空砍树打棺材的。”

别到时候跑到她家借。老吴氏这般说,就怕嫂子没点城府遭侄子骗了。

老太太迟疑,“老大对我好是想要我的棺材?”

“不然呢?你还有钱给他不成?”

还真有,她去年从赵广昌手里拿回来的五百两没用完,加上年前在地里挖出来的财宝,加起来不少呢。

不过她不怕赵广昌图谋

她的钱财,比起整天猜他的动机,知道他冲着钱来的反倒松了口气。

她舀水洗手,小声道,“我的东西都让三娘给我保管着,他没机会。”

而且她又不傻,总不能听他哭两声就掏心掏肺的把银钱全给他吧?

比起这些,老太太更关心小叔子的身子,“老四怎么了?我看三娘担心得很,老四真要不好你可得提前说,他为了族里操劳了那么多年,总得让孩子们看上他最后一眼。”

“想多了,他好着呢。”

老吴氏也摸不清楚老伴儿的想法,私下话挺多的,一旦有人就病怏怏的,怪得很。

罢了,左右活到这个岁数,死了一口棺材埋了就是,自二堂兄去世夫妻俩就聊过这个话题,哭哭啼啼的太闹腾,像二堂兄安静离世就好。

虽然孩子们会为不能陪在床前而愧疚,但她们自己喜欢最重要。

当然,她不清楚老伴儿是好还是坏,只默契的让几个孩子少去打扰他。

老太太看她一眼,想看她是不是嘴硬,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索性由着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