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第5/7页)
梨花和赵广安在边上杵着,等母子两叙完旧才走上前跟老妇问好。
老妇脸上还淌着泪,但儿子归家让她振作了些,
“多谢你们陪三郎回来,可惜这会儿乱着,没法请你们去家里喝杯茶,三郎,你去灶房烧壶开水给他们喝吧。”
赵广安摆手,不知为何,看到老妇人这般疼爱周三郎,不禁想到了在山谷里的老太太。
城里的青砖房都塌了,村里那些木屋肯定更脆弱,他红着眼眶说,“不用不用,我们过一会儿就走了。”
在之前的女子家耽搁了许久,再拖延下去,估计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就得离开,赵广安可不想白来一趟,和周三郎说,“先将婶子背回屋吧。”
老妇激动起来,“不能回去。”
屋里的墙已经裂缝了,屋顶的瓦片还往下掉,进屋的话,很容易受伤的。
她一解释,周三郎也反应过来,急忙回去拿了两根凳子出来,“娘,坐凳子吧。”
地上全是碎石,膈屁股得慌。
老妇人盯着自家儿子舍不得移开眼,“你这些日子过得怎么样?”
没有闹天灾前,街坊邻里无不羡慕她的儿子出息,不是掌柜就是管事,月钱多不说,还很有面儿,然而戎州的事情终究还是波及到了益州,酒楼关门后,官府就挨家挨户征税,交不上税的就去从军。
三个前途大好的儿子被迫去了军营。
想到还有两个儿子生死不明,老妇的眼泪又涌了出来,看着满目疮痍的宅子道,“三郎,往后咱们可咋办啊?”
周三郎看了眼旁边的媳妇,心有千万语,却说不出来,问老妇,“嫂子她们呢?”
“带着孩子回娘家去了。”
孙子到读书的年纪了,这儿离书塾远,担心孩子们路上碰到坏人,就搬回娘家了,两个儿媳妇都这样。
周三郎皱眉,“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也没回来报个信儿?”
“也不知道她们那边什么情况,据外面回来的人说,咱们东边两条街的屋舍全部倒塌了,一家人连个活人都没有,官府急着给涌进城的难民发粮,暂时顾不上城里,大家不知道怎么办呢。”
她觉得官府特狠心了点,征收家里男子时,半点不带犹豫的,可是家里出了事,他们只挂着乡下人,全然不顾她们的死活。
想到什么,她吩咐儿子,“衙门在发粮,你快去领。”
“不着急。”
仍然时不时有瓦片从屋顶滑落,周三郎不敢进屋拿东西,问赵广安,“李郎君进城办什么事的?”
“原本想去亲戚家的,现在乱成这样,倒是不敢去了。”赵广安随口胡诌。
周三郎没有怀疑,能对陌生人出手相助,可见赵广安本身就是个品行不错的人,虽然他问对方要了鱼,可整个益州城谁家不在院里养几条鱼呢?
想着,他看向院子角落的水缸。
他家院子小,挖不了池子,去年便买了个水缸,囤水的同时养了几条鱼。
许是瓦片滑落将水缸砸碎了,只留下一片湿润,没有看到鱼儿的影子,他和赵广安说,“我有件事想劳烦郎君帮忙,你放心,事成后我会给报酬,不会让你白忙活一场的。”
赵广安可不是会无缘无故做好事的人,他不像赵大壮热心肠,哪怕是尸体也费劲挖出来想将其埋了图个心安。
他骨子里和大兄差不多,也是个自私自利的人。
他没有接话,而是问,“什么忙?”
“天黑就知道了。”
他以前在酒楼帮工,私下里藏了些东西在酒楼后厨的树下,去年因为征兵突然,没来得及去挖,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他
自然要趁机将其挖出来。
赵广安看了眼天色。
突然,脸上感到一阵凉爽,他摸了下,是水渍。
“下雨了。”
山里的雨细细绵绵的,不怎么打湿衣衫,益州城的雨不同,一粒一粒的,有豆子那么大。
赵广安左右看了看,“咱们得找个地方避雨才行。”
然而所有人都待在废墟上,没有一丝一毫想要避雨的意思。
周家是这样,其他人家也是这样。
赵广安脱了外裳盖在梨花头上,跟周三郎说,“婶子身体不好,淋雨会生病的。”
他不想梨花陪他吃苦。
老妇仰头望着天哭起来,“没办法啊,屋里危险,一进去就会死的。”
周三郎知道地龙翻身的可怕,昨天晚上,不过几息而已,灶房顿时塌成了平地,一起共事的伙伴连求救都没来得及喊出口就再也没机会了。
而且再次震动的威力不小。
他看了眼四周,“李郎君,我家有雨伞,你要是不害怕的话...”
“我害怕。”赵广安不假思索的说。
然而为了梨花,到底还是问了雨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