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第2/4页)
铺子的正门面朝大街,地龙翻身后,附近的百姓全部到这儿避难,直到官府的告示出来,好多百姓卷铺盖走了。
街上冷冷清清的,一眼望去,尽是丢弃的衣衫,碗碟,以及烧尽的柴灰。
连日小雨,地面湿漉漉的,街道看着格外脏。
人伢子拿钥匙开门时,突然蹿出两个胡子拉渣的汉子,给他吓得差点把钥匙摔了。
“你...”人伢子顿了顿,“你们谁啊?”
众所周知,城里无权无势的男丁都去从军了,不可能有汉子。
梨花站在半米外,目光死死盯着黑衣装束的男子,心噗通噗通跳个不停。
人伢子,戎州的人伢子怎么会混到益州来?在奎星县时,他们带着买来的孩子往南去了,怎么会出现在这儿?
两人低头,和人伢子嘀咕了句什么,人伢子脸上笑开了花儿,“同行啊,你们咋不早说,害我以为来打劫的呢...”
两人颔首,“是我们行事不周,进城后发现街上没有男子走动,不由得尽量把自己藏起来...”
解释清楚就好了,人伢子并非得理不饶人的,“的确如此,你们此番来是买人的?”
早年间,他去过外面,知道有些地方不排外,相反,他们特别钟爱外地女子。
锁打开,他伸手推门,余光瞟向身侧的高个儿。
高个儿点头,“是阿,不知兄台手里有多少人?价格若合适,咱们全买了...”
上次这么阔绰的还是小娘子。
想到小娘子,人伢子回眸,发现小姑娘脸色苍白,僵在那儿动也不动。
也是,她这次独自进城,没有人陪同,突然看到两个身材颀长的男子,害怕也正常,他放柔声介绍,“他们是外地来的人伢子,小娘子不用害怕。”
益州不和戎州通市,和其他州却没断绝往来。
像黑市上的盐,是淮洲来的,大姜产自荆州,世道再乱,总有人有法子弄到这些。
梨花知道自己的脸色很差,她感觉汗毛倒竖,脊背凉幽幽的,“他们哪儿来的?”
想到她出门有官兵开路,询问这两人的来历没什么奇怪的,人伢子不由得看向高个儿,“兄台从哪儿来?”
走南闯北久了,说话不会有乡音,人伢子听不出两人的口音来自哪里。
高个儿侧身,细长的眼扫过梨花,不答反问,“这位是?”
“大户人家的小娘子,庄子上缺人,特找我买几个人回去料理庄子,兄台从哪儿来?”
“梁州...”高个儿的目光落在梨花清秀的眉眼上,没觉得熟悉或在哪儿见过,“梁州地域辽阔,去年闹雪灾死了几万人,留下数千亩田地无人耕,梁州官府找我们兄弟,要我们弄些人回去...”
他的话说得委婉,人伢子哪儿不懂?
能拐最好,不能拐再花钱买。
他道,“来得正好,我院里新来了几十人...”
高个儿脸上一喜,矮个儿更是探头往里瞧,“可有孩童?”
“孩童?”先进去的人伢子微微皱眉,“你们不知益州禁止买卖孩童吗?官府有令,凡家中有孩童者,一家皆由官府选地安置...”
告示一出,先前卖娃的悔恨不已,更甚者跑来找他,哭天抢地的要他把孩子还给她们。
高个儿愣了愣,“我们进城直奔这儿,不曾知道官府颁布了禁令,不瞒你说,梁州的冬天冷,冻死的多是孩童,官府担心将士老去,没有新兵顶替,这才叫我们兄弟买点孩童回去。”
“那你们来晚了。”
官府把孩童安置在易守难攻的小镇里头,并派了两万士兵巡逻保护。
普通人进不去的。
高个儿惋惜,“也是我们兄弟走错道多耽搁了几天...”
人伢子领他们进院,回眸看梨花还站在屋檐下,“小娘子不进来?”
梨花良久才找到自己的声音,“不了,你把人叫出来,顺道把芳姨她们的卖身契给我就行。”
“那你稍等。”
高个儿不喜欢梨花看自己的眼神,进院后,忍不住询问梨花的底细,“她家可是有人遭拐卖?我看她好像不喜欢我...”
小娘子的背后是益州官府,哪个官府会喜欢抢自己百姓的人?
人伢子为梨花说话,“小娘子愤世嫉俗,讨厌咱们这类人无可厚非,兄台别和她见识啊...”
“怎么会?”高个儿目光和煦,“干咱们这行的,到哪儿都不讨人喜欢,习惯了。”
“是啊。”人伢子自嘲,“你说咱正经开门做买卖得罪谁了啊?卖妻卖女的不是咱,到头来骂名全让咱背了。”
“世道如此,能怎么办呢?”
人伢子让两人挑人,他进屋拿矮妇她们的卖身契,嘱咐其他人收拾行囊。
勾栏院的姑娘们只会伺候男人,哪儿会农活,得知要去庄子,嘤嘤嘤的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