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4页)

“他们身心俱累,如果走了两天仍是这种暴雨天气,会撑不住的。”很多时候,人就凭一口气撑着,一旦这口气断了,就不想活了。

梨花说,“你要是怕遇到危险,去北边的山头等李解,他去西陵县了,肯定会从北边回来。”

“真的吗?”

“咱在官道上挖了坑,以李解的谨慎,不会趟浑水的。”梨花自认还算了解李解,“北边那片狭长的山峰我们上次去过,他找得到路。”

闻五习惯李解出谋划策了,又问,“带多少人?”

“五个人怎么样?人多了,车子坐不下...”

闻五沉思道,“只要柴火吗?”

“只要柴火。”

这雨不知会下到何时,护住那批稻穗才是最重要的,她说,“你们多带几件蓑衣,别让柴火被雨淋湿了。”

闻五还有个担忧,“我们回来不见你们人怎么办?”

“你们算着日子,往北走四天还没天晴的话就回来。”梨花看向堆积如山的稻穗,语气坚定,“十天内,我们应该都不会离开这儿。”

她拿木塞把竹筒塞紧,改为握着取暖,“待会我让叔伯们给你们烤些干粮饼。”

从村里带出来的干粮昨晚就没了,好在牛家村搜出来了细面,烤成千上百个饼不成问题。

而且雨水充沛,不用担心饮水的事。

闻五自知没有转圜的余地,尽力为自己争取点好处,“能给我们一双云锦鞋吗?”

“可以,趁四下安静,你睡一会儿吧,我和铁牛叔给你们揉面去。”

说着,梨花脱了外面的衣衫,套上草鞋朝外面走去。

草篷搭起来后,族里人特意把釜安置在最中间的草篷里。

前后左右,差不多四十几口釜,里头全熬着草药。

一靠近,浓浓的草药味扑鼻而来,她看向抱着锄头打盹的堂叔,轻喊,“堂叔,那边棚里宽敞,你去棚里睡吧。”

赵炉睁开眼,神色还有些怔忡,“不用,这儿暖和,我就在这儿睡。”

除了族里人,还有好些村民也围釜坐着,见梨花过来,拘谨的想起身行礼,梨花急忙按住他的肩,“睡吧,我来匀口釜烤饼的。”

阿奶教了她怎么在锄头上煎饼,但她擅长用釜。

釜大,煎出来的饼更大。

接雨水揉面时,她往水里撒了些盐,煎饼时,又往釜里放了点猪油。

盐和油是她在一堆瓶瓶罐罐里翻出来的,帮着烧火的赵铁牛舔了舔唇,“三娘,那些鸭子怎么处理?”

牛家村养了几十只鸭,搜村时,他绑了鸭子的腿挂树枝上扛到山里的,担心村民们眼红,让人寸步不离的守着,后来发现村民们没打鸭子的主意才放了心。

挖水沟时,他把鸭子扔水沟凫水去了。

也是雨太大了,竟没听到嘎嘎嘎的叫声。

梨花抓起一坨面团摊开铺在釜里,不假思索道,“待会杀二十只炖汤。”

这么大的雨,找不着食物喂鸭子,与其等它们瘦了再杀,不如早点杀了给大家补身子。

她说,“鸭子煮熟后,给闻五他们半只...”

和管事们的这场厮杀,益州兵尽了全力的,赵铁牛看在眼里,自不会计较这点,“咱们收了几个村的稻穗,荆州肯定不会轻易放过咱们,闻五这次出去落到他们手里怎么办?”

“不会的。”

梨花看向外头的天,天光昏暗,暴雨如柱,对面那座山都变得朦胧起来,她说,“荆州水患,西陵县衙门可能自顾不暇呢。”

这几个村,从没入过荆州官府的眼。

他们将原先住在附近的村民迁到其他地方,让岭南人来做村长,分明是把戎州百姓往火坑里推。

种种行径,比益州官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益州官府始终秉承驱逐的态度,而荆州,表面给了百姓们生的路子,实则是陷阱。

亏她早先以为荆州兵力强盛,岭南不曾试探或冒犯。

殊不知,两州早已同流合污了。

“水患好,最好把整个荆州都淹了,让背叛咱的戎州官员死无葬身之地!”

自打知道村长是岭南人,赵铁牛对荆州官府的痛恨不亚于益州官府。

明知戎州百姓无辜,他们仍助纣为虐,甚至还变着法子剥削戎州人,想到戎州官员都投靠了荆州,他恨不得放一把火把荆州衙门烧了。

“回村我就去庙里给荆州求雨...”赵铁牛愤慨道,“不止荆州,益州,梁州,京城,希望老天爷睁眼,把天下的衙门全淹了。”

这样就没有战乱了,百姓们也不用忍受分离之苦。

赵铁牛说,“我算看明白了,百姓们的苦难跟敌国没关系,都是朝廷给的,前些年跟北边小国打仗,为了不让敌国得逞,百姓们的赋税徭役加了一成又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