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第2/4页)
可柴火不足,加上尸体泡水后腐烂得快,梨花想带着他们的骨灰回去就不能。
村民们不曾责怪,只在走出草篷的刹那,忍不住往回看。
嘴里溢出几句哽咽,“李四郎,李五郎,走了。”
“阿耶,阿娘,二娘,走了。”
“大兄,大嫂,走了...”
一声声的呼唤,无不寄托着他们对家人的思念,赵铁牛心下动容,忍不住高声喊,“十六郎,堂兄带你回家了,往后再也不用怕咯。”
十六郎那么好的人,跟管事们厮杀的那晚,他让人把十六郎的尸体挖出来。
但他和石家仆从葬在一处,尸身腐烂,根本分不出哪个是十六郎。
最后,只能凭记忆的身材轮廓,选了那具最像十六郎的,可山里蚊蝇骤多,为避免疫病横行,他们没能焚烧十六郎的尸体,而是将他和众多村民葬在了一起。
他穿着蓑衣,戴着斗笠,铁棍在肩头泛着凛冽的光。
“十六郎,家去了...”
他一遍又一遍的喊,梨花站在推车上,回头眺望渐渐模糊的草篷,心里涌起股莫名的酸涩。
走了几里路,雨小了些,但山里树木茂盛,急骤的雨声变成了噗噗声。
赵铁牛望着蜿蜒成龙的队伍,心情复杂的同梨花说,“三娘,我不喜欢打仗。”
出村时三千多人,到如今不过两千不到,如果打仗,伤亡更多。
他说,“我不想杀那些狗官了,我只想我们好好活着。”
有地种,有粮吃就行了。
梨花仰头,看他神色惆怅,不由得道,“就怕这世道不放过我们,各州势力盘踞,肯定想吞并其他势力,一旦打起来,咱们很难独善其身的。”
“那怎么办?”
梨花想了想,“再怎么乱,总归是谁的人多谁的胜算大,咱有了这些村民的帮助,击退岭南的希望就更大点。”
“岭南全军压境呢?”赵铁牛问。
“我寻思着得想办法削弱岭南的兵力。”梨花第一次去荆州就想拉拢村民们共谋大事。
天地辽阔,已经没有戎州人的容身之所了,既然这样,不如想办法把戎州夺回来。
不过这件事会很难,可能花上数十年光阴,梨花没有把握能做到,但她有生之年都会为驱逐岭南而努力。
赵铁牛精神一振,“怎么做?”
“到栗子林后,先帮着村民们建屋子,然后让部分人留在山里开荒,部分人下山种地。”
“山下哪儿还有地?”
“咱们住的山下没有,但益州有啊。”
这些天,她认真思考过了,一千八百多人,全部待在山里的话,这些粮食没多久就消耗完了,与其到时村民们为争抢粮食乱起来,不如将其分开。
她和李解说过了,李解赞成她的想法。
但就怕益州官府察觉。
她跟赵铁牛说,“我在益州城结识了个婆婆,她是安福镇人,说那儿地广人稀,我准备让村民们去安福镇。”
益州承诺百姓分发粮种,且不征税,村民们到安福镇后,种出的粮运回来,再用这些粮多买些人,假以时日,她们的人就越来越多。
自古以来,朝廷扩充军队几乎都靠征兵。
她们无权无势,只能用粮食拉拢人们为自己效命。
赵铁牛听得连连点头,“拿益州官府的粮种种咱自己的粮,这个办法好,待会休整时我和大家说说?”
“暂时别说,我告诉铁牛叔你,是想让你带人去安福镇。”
赵铁牛一愣,不好意思的摸头,惊觉自己戴着斗笠,伸至半空的手又垂了下去,“我行吗?”
他除了嗓门大,好像没有其他优点了。
“行的,铁牛叔,你嗓门大,无论在哪儿,只要听到你的声音就倍感安心,有你跟着,村民们会舒心得多。”
赵铁牛受不得这种称赞,“行,那我去,什么时候动身?”
“到栗子林后再说吧。”
陡峭的山路不利于行,每每经过这种地段,队伍行进的速度就会慢许多。
不知是不是吃了十多天草药和肉汤的缘故,这次赶路,没怎么死人。
往西走了约五天,当翻过一座巍峨的大山后,天际现出了明晃晃的光,不同于暴雨天刺眼的闪电,这是温暖耀眼的阳光。
雨淅淅沥沥的拍打着草木,村民们跑到车前,欢呼着,“雨停了,雨快停了。”
到山脚,果然没雨了。
且温度渐渐攀升,村民们终于不再感觉到寒冷了,痛快的脱了蓑衣,奔走相告,“暖和了,暖和了。”
从寒冷到炎热,从暴雨到晴天,没有人问过他们怎么坚持过来的。
等到栗子林,看到杂草不浅的茅草屋,脸上的喜悦更是抑制不住,“那儿住着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