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去过庙里的都知菩萨显灵断言生死之事。

梨花急忙回家问老太太,老太太火急火燎的捂梨花的嘴,慌忙四顾,“嘘,小点声,菩萨说了不能叫外人知晓,否则会死于非命的。”

顾不得赵大壮在檐廊站着,拉了梨花就屋,推门,关门,动作一气呵成。

屋里昏暗,梨花紧紧握着老太太的手,“阿奶,有人装神弄鬼吓唬你呢。”

“胡说,心诚则灵,菩萨感念我年迈无力,于是特地告知我何日离世,以便我有充足的时间交代好后事。”老太太后背抵着门,声音低哑,“三娘,这是福泽。”

二堂兄就是死得毫无征兆,连半句话都没留下。

梨花蹙眉,“菩萨慈悲,说阿奶你的福泽长着呢,莫叫那些妖魔鬼怪给骗了。”

“什么意思?”

梨花附耳过去,小声嘀咕一通,老太太难以置信的瞪大眼,“不能吧?”

如果不是菩萨,怎么可能知道那些肉吃了不会死人?

“阿奶你接济族人,福德深厚,怎么可能活不到百岁?”梨花望着老太太眼角的皱纹,认真道,“阿奶你想想,虽然你牙口不好,但并无大病,腿脚也灵活,不就神明庇佑吗?”

梨花字字铿锵,“有福之人,年幼得父母宠溺,出嫁得公婆厚爱,年老得子孙孝顺,阿奶,不就是你吗?”

这么一想,好像还真是这样。

老太太眯起眼,“真有人故意装神弄鬼?”

梨花点点头,“阿奶若不信,今晚再去庙里祭拜就知道了。”

“我信。”老太太挺起腰板,脸颊松弛的皮颤了颤,“我就说菩萨怎么说的是戎州话,竟然是人假扮的,看我不扒了他的皮!”

老太太怒不可遏。

要知道,自打’菩萨‘说她活不过年底,她整天琢磨着后事怎么办,坟怎么挖,挖多大,挖在哪儿,心里兜着事儿,导致注意不集中,做事心不在焉的。

为此,吃不好睡不好,树村的人都说她瘦了好多。

这把年纪,说人瘦就是说人有大病。

她摸摸自己的脸,“三娘,阿奶看上去是不是想生了大病的?”

“没有。”梨花自不会火上浇油,“阿奶气色好,显年轻着呢。”

“你肯定哄阿奶的。”老太太捋了捋额前的碎发,拉开门,板着脸同屋檐下站着的赵大壮道,“大壮,你得为三婶出这口恶气啊。”

赵大壮黑着脸,严肃的点头,“三婶,你还像平时那样,天黑再出谷。”

他倒要看看谁在背后兴风作浪。

老太太心里窝着火,索性也不去灶房为大家煮饭了,就在家里睡觉。

族里人去灶房吃饭,没见着老太太,纷纷问小吴氏,“怎么没看到三婶?”

老太太皮肤黯淡,精气神明显大不如以前,菊花婶问,“三婶不会病了吧?”

小吴氏垂头,“不知道嘛,说是天冷了想在家歇息几日,大壮去看过,只说年纪大了,族里的事儿就不让老人家操劳了。”

谁不知道老太太爱热闹?眼下连门都不出,必是身体不行了。

菊花婶难过,“秋收那会还好好的,怎么就这样了啊?”

“是啊。”小吴氏往人群里瞟了眼,叹道,“刚刚我留了两块肉,准备去庙里拜拜,为三婶和我娘祈福。”

是夜,天黑后,老太太裹着披风,拎着篮子和灯笼出了门。

恰逢赵广安从外面回来,不解道,“娘,大晚上的去哪儿?”

“去庙里。”老太太看上去心事重重的,“不知道你今个儿回来,没给你留饭,你自己煮点饭吃啊。”

老太太不知什么时候就爱去庙里了,赵广安没有多问,只提醒,“起雾了,娘你走慢点,小心别摔着了。”

他回屋换了身衣衫,出来去灶间弄饭,见邵氏也拎个灯笼准备出门,他疑惑,“你也是去庙里的?”

邵氏用李解他们搜回来的布料缝了件斗篷,听到赵广安的话,邵氏顿足,轻点了下头。

“那你走快些,追到娘后扶着娘走。”

邵氏继续点了下头,因跟堂兄们说了会话回来晚了的赵书墨看到邵氏,微微拧起了眉,“阿娘,大伯娘她们在望乡村过得好着呢,你若祈福,多为阿姐祈福吧。”

梨花才是三房的人啊。

对于邵氏把赵文茵当亲生女儿疼这件事赵书墨颇为不满。

尽管阿娘没养过阿姐,可同样的,阿耶也没养过他,父子感情不亲厚,但遇着事,阿耶不会忘记自己是他儿子。

阿娘就显得糊涂多了。

明明有女儿,视若无睹不说,还宠别人的女儿。

赵文茵品行端庄也就罢了,偏偏是个狭隘记仇之人,阿娘付出再多,赵文茵恐怕也不会领情的。

“阿娘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