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第5/8页)

一个太熟悉,一个太陌生。

这样的结果,王雪娇猜到了,自下而上想推进什么事,比自上而下难多了,除非对他们自己有可以预测的、巨大的、短时间内能拿到的好处。

就如同冰毒的利润是肉眼可见的,随便列个算式,周家兄弟就双眼放光,愿意顶着巨大的压力,积极推进自来水铺设工程的启动。

“看来各位还是有疑虑,那就再想想吧,我先回去了。”王雪娇起身便走。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

·

·

回到旅馆,王雪娇看到一个大水罐车停在院子里。

“你们这是要游泳啊?”王雪娇抬手敲了一下水罐,发出闷闷的响声,里面装满了水。

“回来啦,”张英山从屋里出来:“里面有鱼。”

水罐车里有十几条好大的黄河鲤鱼,是张英山从一百多公里外的黄河边弄来的。

“黄河?现在不都冻上了吗?凿冰弄来的?”

这个狂暴母亲河,到冬天就冬眠了,不是没水,就是封冻,冰面厚实的可以让北方游牧民族随便踩着冰面进攻中原。

“不是,是黄河没封冻之前,他们就捞起来养着的,就等着过年吃。”

在靠黄河边的地方,过年讲究着要吃一条鲤鱼,年年有余、鲤鱼跃龙门,都是好意头。

王雪娇和周二去了市里,张英山和帖木尔没事干,就去采购年夜饭了。

饺子不是餐桌上的主菜,多的是油饼、油果果、麻花,以及最重要的肉,大盘大盘的手把肉。

很多地方年夜饭必有的鱼,在这里也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得上。

鱼?那是什么东西,长在水里的!

水?那是什么东西,金贵的宝!人都不够喝了,还养鱼?

王雪娇看着那么多鲤鱼,伸手拨弄着水:“一条不就够了,怎么买这么多?”

“给吴老师那边的孩子也尝尝,他们长这么大,好多人都没有吃过鱼,反正买一条,也得带着水,不如多买一点,剩下来的水还能用来浇菜。”

“好呀,那去跟吴老师说说,后天晚上我们一起吃年夜饭。”

这些学生确实没见过鱼,他们激动地围着水罐车,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大鱼。

王雪娇和张英山钻进暖棚去看种的菜。

哈……死了一半。

有些刚长出两片子叶就断气了,还有一些勉强凑合活着。

倒是混在种子里的杂草长得倍儿精神,绿油油的,叶子和茎都十分强健。

王雪娇恼怒地叉着腰,指着半死不活的芹菜怒道:“……你们这些菜能不能有点素质,跟人家杂草学学!”

“无心插柳柳成荫。”张英山微笑道,“可能还是气候问题,种菜也要讲科学,现在不是种芹菜的时候,暖棚的温度可能没调对。”

王雪娇气呼呼:“人家杂草就不挑时间!”

张英山伸手捏了捏她鼓起来的脸颊:“可是杂草不好吃啊。猴子也不用上班。”

“是啊……因为它们知道再进化就要上班了,就停止了。”王雪娇拿小铲子恼怒地铲着土,然后,她发现一个问题,为什么土这么湿?

王雪娇出去问几个学生:“你们是怎么浇水的?”

“你不是说芹菜喜湿吗?我们就一直浇……”

这个人走过来,浇一点,那个人走过去,浇一点,反正谁路过,谁浇,四十多个学生,芹菜就没闲着的时候。

芹菜,喜湿,在干旱严重,土地蓄水能力极差的宁夏南部黄土地上,被活生生浇死了。

王雪娇沉默了,绛珠仙草要是被神瑛侍者这么浇,那……她应该是下凡报仇的吧。

“你们,要不考虑一下,搞个滴灌,控制好每秒多少滴,不要人走来走去浇了?”

学生们露出茫然的眼神,什么叫滴灌?每秒滴水也是可控的吗?

在很久以前,这里还没这么缺水,然后大力发展农业,不仅砍树造田,而且采取的是大水漫灌法,灌着灌着,地上水和地下水就都扛不住了。

脑子活络的人都跑了,老实木讷的人留在原地挣扎度日,没有人为找出好的浇灌方式而努力过。

王雪娇看着吴老师:“学校有物理老师吗?能指导一下不?”

“有是有,不过现在在放寒假,他在银川,而且……我想他也不知道应该控制多少量,还是应该问农业专家。”

“好吧。”王雪娇只得放弃。

准备年夜饭的时候,吴老师寻思着王雪娇这么一个雪白干净的城市姑娘平时肯定不怎么做饭,张英山和帖木尔两个大男人就更不会厨房里的事。

她正想着应该做些什么吃的,就被王雪娇赶出厨房了:“你出去给他们上新课,上完新课就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