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第2/8页)

“不一定是警员真的野蛮,比如,小贩自己本来就有心脏病,跑了两步,自己倒下去了,到时候,总有跑得很快的西方记者,把消息传出去。”

没有炮仗是单凭导火索就能炸的,必然是有足量的火药量之后,才会因为导火索爆炸。

没有了那个倒霉的乞丐,清朝就不会出现“叫魂”事件了吗?——不可能,叫魂只是一个引子,真正背后是清廷对统治地位不稳的恐惧。

那个倒霉催的斐迪南大公不死,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真的打不起来了吗?——巴尔干火药桶早就装满了。

志村菊次郎不在宛平城下走失,卢沟桥事变就不会发生了吗?——东三省都沦陷那么多年了,箭在弦上,哪怕现编一个东乡平九郎,也得打这一场。

双子塔不倒,美国就永远不会跟“基地”对战了吗?——八年的恩怨,总得处理一下。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不踢,江苏就不散装了吗?——开什么玩笑,哪怕第一名连个牌子都没有,也得玩命踢啊。

对于王雪娇来说,单纯的暴力犯罪、贪污腐败的危害还不如这个小贩突然心脏病倒地来的严重。

暴力犯罪的罪魁是悍匪。

贪污腐败还能说是港英政府管束之下的廉政公署无能,以及收黑钱的人自己贪财。

总归能找到更大的责任人。

要是小贩倒地身亡,处理的不好,就是2010年的突尼斯事件,中间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夹带私货,谁也不知道最终的走向。

王美珍自从接手了警队公关宣传的工作之后,对王雪娇的担忧很能理解:“哎,我们这里的记者啊,都恨不得搞一个大新闻,有一点事情就抓着不放。真正重要的都不管,就想挖背后的桃色新闻啊,政治黑料啊,真的很烦。你看那些报纸上的标题,起的一个比一个惊悚,看进去不过如此。”

“那肯定的呀,标题不吓人,谁还会买报纸呢。”王雪娇笑道,标题党嘛~大家都懂得。

张英山在“小贩”后面打了一个问号:“如果港警对小贩的态度像Amanda说得那样,那么,它就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发生,有心脏病的小贩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除非……如果像四年前那样,有人派出专门负责把人打死的奸细混在警队里面……”

王雪娇想了想:“如果警员打走鬼摊小贩没有成为全民不满的情绪点,只有一两个偶发事件,情绪只会在那个打人的警员身上,而不会牵扯到整个警队。”

她看着王美珍:“你确定,你知道现在的舆论走向吗?或者说,你对控制舆论有什么心得?能确保他们可以在事情调查清楚之前,不进行胡乱猜测吗?”

比如能像印度不让油管在印度IP播放《刚买的飞机被打啦》的相关视频一样?

港媒发小道消息很自由,全篇可以无限引导读者往他们想让读者想象的方向去想,最后只要神叨叨地加一个“只是一个猜想”“疑为XXX”,“可能……”就可以免责。

就连大富豪、大明星都难逃“莫须有”。

本来王美珍还是挺有自信的,被王雪娇这么一问,她又不是特别确定了,毕竟舆论的风向一直在变,只要主流媒体往一个方向使劲,民众自然会向那个方向靠拢。

王雪娇看着她为难的样子,笑笑:“新闻学上的’魔弹论‘说,受众就像没有思考能力的傀儡,只要媒体放出消息,他们就无脑接受,虽然现在说魔弹论已经过时了,有失偏颇,不过,这个理论很多时候还是挺管用的。”

已经跟各路媒体打过一段时间交道的王美珍无奈苦笑:“是啊,哎,你也学过新闻理论?”

“学一点嘛,对自己有好处,好歹在有人冲着我喊’警察打人啦‘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抢先一步,蹲在地上哭。”王雪娇做出双手揉眼睛的可怜模样。

王美珍被她逗笑:“那个黄毛被你打的时候,你哭了吗?”

“他说了是自己摔的呀,我就不用哭啦。”王雪娇做了个鬼脸。

王雪娇的眼睛在地图上寻摸了半天,最后她还是觉得,与市民牵扯的事情太多、太乱、太不可控。

她想起自己在喀什市集上扔掉的炸弹们:“就算给中环广场、中银大厦都装上了炸弹,也难保不被清洁工,或者是保安发现……如果我是想搞事的人,不如直接从警队内部下手。”

警队内部的一切都井然有序。

有序,有时候也是可以成为被利用的机会。

潜入的人可以掐准巡逻人员刚刚离开的时间,跑到大楼里。

王美珍对这种可能提出异议:“不会的啦,我们警署的楼里都有24小时的监控摄像头,就算巡逻的人离开,值班室里也会有人盯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