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5/7页)

曾经有一个很古老的选择题:“一个富翁有一百亿,愿意给你一千万;一个穷人有10块,愿意把10块全给你。两人同时向你求婚,你会选择谁?”

当年这个问题刚提出的时候,正是全球经济积极向好的时候,还有人相信有情饮水饱,相信两人有爱,就一定能打拼出一个新世界。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滑之后,这个选择题已经没有提出来的必要了。

国家与国家之间,更是如此,谈感情太奢侈。

王雪娇也不是抱着“要帮助古巴人民”这个伟大的信念而来的,她对这个任务的理解是:

如果古巴用了中国的种子,老是招来病虫害。

那么只要某些心怀叵测的敌对势力稍微一挑拨,说这是中国故意搞的,或者说中国的种子就是不行,缺乏抗病虫害能力……中国的杂交水稻还怎么在全球推广。

用的人越少,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没有提升空间,发不了论文,拿不着研究经费,缺少研发新产品的动力和实力,整个行业就会走进一个糟糕的循环。

看看她王雪娇,中央情报局给了她这么多钱之后,她对于巧立名目搞钱……啊,是对于完成任务,把自由民主的灯塔之辉洒向全球的事业,更有干劲了。

插在房屋外墙上的火把,在一阵一阵的晚风中轻轻摇晃,不时有小虫子扑向火焰,发出轻微的“刺啦”一声。

房屋旁边的树枝摇动,黑色的影子像无数条触手落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上。

围坐在周围的十几个人,都在小声讨论着。

他们都经历过前年的稻瘟病,亲眼看见辛辛苦苦一年种下去的水稻减产了百分之七十,最终还是要靠黑市的商贩,从国外走私粮食,才能吃饱饭。

付出没有回报,成果被毁于一旦,就算是心性最强韧的人,也会觉得难过。

王雪娇继续追问:“那么你们在出现稻瘟病以后,有撒农药抑制病菌蔓延吗?”

佩雷斯表情凝重:“撒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王雪娇不明白:“为什么?发现稻瘟病以后没有马上处理吗?”

“刚开始发现的时候,我们以为把有病的几棵拔了就可以,没想到一下子蔓延了一大片……”

王雪娇也为之叹息。

她能够理解他们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操作。

没办法,太穷了。

有钱人生病可以马上去医院,各种检查来一遍,有核磁共振就不做X光。

穷人生病了要先考虑:这个检查社保报销吗?什么?完全自费?算了吧,在家拖一拖,说不定就好了。

周围的人窃窃私语,米娜尽职尽责的翻译。

基本上都是在回忆前年的不幸遭遇。

农人们休息的比较早,聊到九点左右,就陆续有人起身离开,回家睡觉了。

米娜感到非常抱歉,因为在哈瓦那,晚上九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

王雪娇安慰道:“不要紧,我们选择到这里来,就是想要享受宁静的乡村生活,不然留在哈瓦那了。”

回到米娜家,王雪娇和张英山进屋,小声谈论今天的收获。

王雪娇在向佩雷斯提问的时候,张英山负责仔细观察周围人的表情。

尽管灯光昏暗,但是他依然看见了每个人的表情,有悲伤、有无奈、还有麻木。

最后张英山说:“还有一个人,用探究的眼神在打量你。”

“什么人?”

“是一个女人,看起来有三十多岁,穿着紫色的裙子,坐在你的斜对面,她基本上没有说话,一直在听你说。”

王雪娇点点头:“好吧,那就可以排除她盯着我看,是因为爱上我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她警惕性比较高。”

她扬起嘴角:“要是我在朝阳区跟一群人问这么多问题,可能我现在已经坐在国安的办公室里交代情况了。”

“哈哈哈,不至于吧。”张英山笑着摇摇头。

“那可说不准,明天先问问,那个女人的身份,看看她有没有可疑之处。”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王雪娇就被屋外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吵醒了。

她从床上爬起来,趴在窗边向外瞧:原来是农夫们起床干活了。

他们要趁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把地上的草清理一遍,把拔出来的草暴露在阳光之下,把它晒死。

还有给田里浇水。

要做的事情真不少。

被吵醒的王雪娇,已经睡不着了,她决定起来去田边看热闹。

迎面遇上米娜:“你怎么起来这么早?是被吵醒的吗?”

“不是,昨天晚上睡得太早了,以前我都是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王雪娇大大的伸了一个懒腰。

米娜的家人已经吃完早饭,到田里去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