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第2/8页)

现在,迈耶和他所说的红外抑制技术,在王雪娇的眼里就是不知道是满减多少的外卖券。

可以不用,但不能直接说不要,先拿着再说。

“B—2试飞已经是四年前了,那个时候苏联还在,你能确保你所说的红外抑制系统现在还是领先的吗?”

迈耶骄傲地回答:“那当然,到现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破解。”

“可是,我听说掉下来的那架B2,是被贝尔格莱德发现,然后打下来的呢?”王雪娇好奇地看着他。

迈耶急了,他提高声音:“污蔑!完全是污蔑!是雷达出了问题!一定是漆掉了,机务没有发现!!!绝对不可能是通过热量发现的!贝尔格莱德根本就没有对空红外控测器!”

“更不可能是被打下来的,如果是在贝尔格莱德上空被打中,它根本不可能沉在南海!飞不了那么远!”

迈耶竭力为自己的发明正名,摆事实讲道理,从全世界的防空设备现状,一直说到B—2原理。

不管他说的是真还是假,就他一路叨叨的流畅程度,听起来确实特别特别真。

王雪娇一下子就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大公司用印度高管了,他们是真!能说。

“那么这个设备,你打算要多少钱?”

“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起码值三千万美元。”

王雪娇“呵呵”一笑:“这是1968年研发的技术,成品都已经试飞四年了,虽然现在还没有反制的技术,但是,你敢保证是完全没有研发出来,还是已经在研发,但是没有拿出来试用?要是我刚买回去,反制手段就拿出来了,那我这钱岂不是白花了?”

迈耶一脸诚恳:“您说得很有道理,我看你也是诚心买,再给你便宜一点,两千万美元。”

王雪娇摇头:“太贵了,这么高端的技术,你拿出来卖,你的同事也可以拿出来卖,也许,我应该找你的同事再问问价格。”

“等等!”迈耶是真的很着急,他虽然工资不低,但是他的爱好更烧钱。

再多的钱,都能找到适合它的去处。

“那你打算出多少?”迈耶看着王雪娇。

“七万美元,不能再多了。”王雪娇随口报了一个价。

对她来说,热感应真不是什么高档的东西,普通的夜视仪不就是那种东西嘛。

抑制红外,那就给发动机加一个降温的东西呗,这很难吗?加个水冷?

此时王雪娇的模样,就是程序员的一生之敌——产品经理。

“又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

“很难吗?”

“随便加个东西不就行了?”

任凭迈耶说破了天,王雪娇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亲爱的迈耶先生,我相信,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技术可以拥有绝对的优势,也许您听说过米格—25的故事?”

米格25是苏联为了跟美国的超音速飞机抗衡而做出来东西。

飞机飞到3马赫速度的时候,普通的铝合金板就已经受不了飞行中产生的高温了。

血条巨厚的美国人用死贵的钛合金解决这个问题。

苏联人没那么有钱,于是用了超耐热,但是非常重的不锈钢来做机身。

然后配了涡喷发动机,让那么大一坨不锈钢,在天上飞得比“响尾蛇”导弹还快,把以色列飞行员都给看呆了,美国科学家痛苦地认为苏联在航空材料学上已经完全碾压了己方,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苏联人到底是从哪里突破的。

直到有个苏联飞行员开着飞机叛逃,美国人才发现,这飞机,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力大砖飞”,砖,它真的飞了。

王雪娇的意思很明确,你这张口几千万几千万的,或许是用一个小巧思,再花点小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并非绝无仅有的神物,可替代性很强。

迈耶不愧是印度人,在讨价还价方面的反应也极快:“余小姐,没有科技是可以绕过去的,就算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暂时实现了技术,也一定会在其他地方被讨回来,迟早要补上这一课。”

其实王雪娇是认同他这个说法的,她看过一个故事:美国人为了解决在太空上写字的问题,研究了专供太空使用的钢笔,中国人拿出了铅笔,说根本不需要研究,然后美国人惭愧于自己的思维僵化。

这个段子最大的问题是铅笔在太空中书写会产生石墨碎屑,不知道它会飘去哪里,粘在什么地方,造成事故。

另一个问题就是研究能让墨水在太空中流下来的技术,也许将来会成为另一个项目上的重要环节,谁也不知道科技树点亮以后会发生什么,先囤着比手里没有强。

只不过,刚才王雪娇才把话放出去,就不能太快自己往上加,那样的话,就会显得她比较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