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冠绝天下的乱世文臣(八)(第2/3页)

城楼之上,有人惊慌失措大喊:“卫王——卫王打过来了——”

大雍末年,养精蓄锐的卫执戟毫无征兆打到洛京,卫王兵临城下,似乎预示着大雍王朝彻底分崩离析的前兆。

自数年前各地叛乱起,各方势力便蠢蠢欲动,除了几个直属州县,其他地方对朝廷已经不若从前听话。

之所以还能维持表面平静,不过是郁临在其中斡旋。

卫执戟是其中的第一反骨仔,势力庞大,但从前他一直偏安一隅,捣鼓他所谓的民生工程,不怎么找事。

没成想,说翻脸就翻脸,还颇为胆大,吞了通州还不够,孤军深入,一路绕道而行,打到大雍老窝来了。

这对他来说其实不是最好的棋。

洛京四周州县并连,许多地方还不属于他,即使吃下洛京,他也不一定长久守住,白白耗费兵力。

赵朗随军北上,本是遵循郁临临行前对他们的委托——数月后蛮族过冬,物资贫瘠之地,他们不敢去找卫执戟,很可能来咬中原。

蛮族凶猛,视大雍百姓如猪狗,郁临让卫执戟在曹县截住他们。

曹县刚好在他们版图之外,却又隐隐相连,护住曹县,对他们没有坏处,这样的人,赵朗都有些佩服了。

只是架不住有人不听话,走着走着,听闻洛京出事,硬是要绕道过来。

“郁先生说他此行必定无事,我们贸然过来,似乎有些莽撞了。”洛京城外,赵朗驱马过来,望一眼层叠密林,委婉提醒。

若是相邻州县有人带兵来救驾勤王,哪怕他们兵粮充足,装备精良,可能也要吃一些闷亏。

“他说他没事,我便不来么?”卫执戟语调冷冽,一身战甲,冷冷看眼前巍峨的城。

他在这里长大,洛京的每一寸砖瓦,他都了如指掌,他放不下这座城,更放不下城里的人。

卫执戟手握缰绳,冷着脸往前,只道:“速战速决。”

他眉眼轻抬,带着一种赵朗熟悉到热血沸腾的轻蔑狂妄:“当初三万残兵对十万蛮兵都不怕,你怕皇帝?”

赵朗一听,又觉得颇有道理,顿时不纠结了,拍马而上。

当年镇南侯府的小侯爷带着卫家的兵重新打了回来。

他没贸然攻城,却一连三天,让人站在城门处,一桩一件,念当年落霞谷一案里,皇帝如何勾结蛮族,诛杀卫家军数十万条人命的真相。

字字句句,证据确凿,满城可闻。

一墙之隔,万众哗然。

消息传到皇宫里,皇帝吓得腿软,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命人死守城门,绝不能允许卫执戟进来。

然而王朝末路,民心四散。

朝中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临阵倒戈,其中不乏有忠义之士,对旧王朝尚有情感,视卫执戟为乱臣贼子。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陪皇帝一起赴死,总有人愿意奔更光明的前程。

卫执戟目的明确,他与皇帝隔着血海深仇,灭族之仇,非报不可。

三日后,卫执戟突破城门,他深知自己不能久留,并未干扰洛京百姓,只从皇宫里带走一个身形狼狈的囚犯。

而洛京深黑的牢狱里,悄无声息少了一名身姿挺拔的官员。

卫执戟拿了人,悄无声息离开洛京,大军急速北上赶往曹县。

至于他俘虏的两名囚犯,一名被他扔去餐风饮雪,一名被他精细地养在帐中。

天牢湿冷,郁临在里面呆了几天,有些受凉,这几天一直轻咳。

那时他本打算下狱之后,寻个由头假死脱身,不料最后关节被卫执戟在外浑水摸鱼一番,进行的极其顺利。

如今世界线完成,从此以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再无束缚。

行军帐中温度偏低,宽阔高大的帐篷里点着火盆,郁临轻咳着,窝椅子里,小腿被卫执戟捂在怀里暖。

卫执戟嫌热,衣襟随意散开,斜斜倚靠在虎皮上。

他背靠着椅子,手掌握郁临雪白的脚踝,轻轻抬眸,脸颊往郁临小腿上轻着贴:“如何,还冷么?”

把人从天牢抱出来的时候,郁临整个人都是冰的,他心疼坏了,话都说不出口,这些天一直拿体温暖着。

郁临看着本书,翻页中途垂眼看他,以及被他揣在怀里没拿出过的脚,顿一下,摇头:“不冷。”

卫执戟点头,静静看他,在摇曳的灯苗里沉默片刻,忽然笑问:“我闹出这些动静,破坏你的计划了吗?”

他问的突然,若无其事一般。

郁临拿着书的手指轻顿,垂眼看他,睫毛在昏黄灯苗中落下一点影子。

这么多世界,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这人和自己一样,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任务者,他对一些任务条件觉察敏锐的过分。

从头至尾,他没有问郁临一句,为何这样做,为何“郁临”必须“死”在大雍里。